肠气囊肿
分享病例

内蒙古五原县人民医院 刘娜

  • 现价:
  • ¥5.00 /50
  • 原价: ¥50.00
  • 校对:
  • 陆喜红
  • 时间: 2024-12-03 21:52
  • 浏览:
  • 2167
  • 编码: 6998
  • 是否确诊: 几乎确定
期限: 从购买之日起365天 (在此之间可反复观看)
病例详情
基本信息

患者:男,68岁。

简要病史

主诉:腹胀1年余,腹胀、腹痛加重半个月入院就诊。

既往史:高血压3年,药物控制可。

影像资料

我是标题

1/10
影像表现

影像表现:腹腔内见大量游离气体影,结肠壁多发大小不等含气囊腔,以升结肠为著,升结肠肠壁周围见大量气体密度影,肠壁显示不清。腹部其他脏器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诊断:结肠多发肠气囊肿破裂继发消化道穿孔,建议增强扫描。


病例讨论

     肠气囊肿(pneumatosiscystoidsintestinalis,PCl)又称为囊样肠积气,比较罕见,是胃肠道的黏膜下或浆膜下出现气性囊肿,它可累及从食管至直肠的全部或部分胃肠道,但临床主要发病在小肠和结肠,亦可发生于肠系膜、大网膜、肝胃韧带和其他部位。

一、病因:

原发性(15%):既往无基础病,找不到原因

继发性(85%):最常见

●肠壁坏死:肠壁缺血、肠梗阻、肠扭转、坏死性肠炎;

●黏膜通透性增加: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病史、骨髓或器官移植等病人;

●黏膜破坏:克罗恩病、创伤(内镜检查、空肠置管术后);

●肺部疾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二、临床表现:影像重而症状轻,多数肠气囊肿是继发于溃疡合并幽门梗阻、炎症性肠病、胃肠道肿瘤以及慢性肠梗阻等,其症状则主要为原发疾病的表现;也有偶然在体检或其他疾病的相关检查时发现者,主要症状为便血和腹痛。

三、影像表现:

1、腹部平片:肠壁多发气囊或小圆形透亮影(需肠道准备),当气囊破裂后形成游离气体,立位腹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image.png

2、CT表现:分三型,多平面CT图像可以帮助确定肠壁中气体的位置和范围,肺部窗口用于检测微小的肠壁气体。

●I型(浆膜下型):表现为气囊肿位于浆膜下,呈多发小囊状、簇状或条状积气区,可散在或融合分布,张力较小,累及肠段较短,病情较轻;

image.png

●Ⅱ型(黏膜下型):表现为气囊肿位于黏膜下,向肠腔内突出,呈多个大小不等的囊状充气影,张力较大,部分融合,呈“簇状”、“串珠状”或“葡萄串状”融合分布,边缘呈花边样改变,受累肠管往往明显扩张;

5cc993a3867693b22575e4fc037e1ee4.jpg


●Ⅲ型(混和型):表现具有浆膜及黏膜下型的影像表现,往往累及多层肠壁及多个肠段,病变随着分型而进展,囊壁在张力的作用下变得菲薄往往容易合并破裂,气体外溢并形成游离气腹。

image.png

危及生命的肠气囊肿的特征:门脉和肠系膜静脉积气、肠壁增厚和扩张、腹水、病变局限于小肠;

image.png

四、鉴别诊断:

1、消化道穿孔:肠气囊肿症可能导致消化道穿孔,尤其是在囊肿自发破裂的情况下,消化道穿孔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性剧烈腹痛、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穿孔后气腹量一般较少,并且比较游离,穿孔部分肠壁较厚,周围会有炎性的浸润,患者会有腹膜炎的体征。

image.png

2、假积气症:肠腔积气被困在粪便和邻近的黏膜皱襞内或之间时,称为假积气症。

image.png

五、治疗:由于部分PCI病例的囊肿可自发消失,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建议长期随访观察;治疗包括改变饮食习惯、去除病因、高压氧治疗、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或内镜治疗,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率可达70%,必要时可予活检钳夹破囊壁排气、硬化剂或无水酒精注射等内镜下治疗。(本病例胃肠减压后药物治疗,2个月后复查腹部CT,气囊基本吸收)。

                                                           

参考文献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特此感谢

相关病例推荐

 

  返回顶部
  扫描关注

中影荟萃

中影之家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