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5岁。
主诉:反复肾结石伴血尿1年。
现病史:患者1年前因肉眼血尿至当地医院就诊,考虑肾结石,反复发作,予体外碎石等治疗,多次尿常规提示“隐血+++”,至今行超声碎石4次;2024-6-23日复查超声示双肾多发结石,左肾偏高回声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年,糖尿病病史6月余。
一、临床特征
流行病学
罕见:占肾细胞癌(RCC)的<1%,属于低度恶性肿瘤。
性别与年龄:好发于 中老年女性(男女比例约 1:2~1:3),发病高峰 50~70岁。
症状:
无症状(约70%为影像学偶然发现)。
少数表现为 腰痛、血尿或腹部包块。
病因与遗传学
病因不明,无明确环境或遗传因素。
分子特征:常见 多染色体缺失(如1、4、6、8、9、13、14、15、22号染色体),但无特异性驱动基因突变。
二、病理特征
大体形态
外观:边界清晰,切面呈 灰白或灰黄色,质地软,可见 黏液样区域。
大小:通常 2~8 cm,较大者可能伴 囊性变或钙化。
2. 组织学特点
三联结构(诊断核心)
小管状结构:紧密排列的细长小管。
梭形细胞:温和的梭形细胞呈束状排列。
黏液样间质:大量 细胞外黏液(阿尔辛蓝/PAS染色阳性)。
细胞学特征:
细胞核低级别(异型性小),核分裂象 罕见。
若出现 坏死、肉瘤样分化或高级别核型,提示潜在侵袭性。
3. 免疫组化(IHC)
标志物 表达情况 鉴别意义
CK7 强阳性(>90%) 与乳头状RCC重叠
PAX8 阳性 肾源性标志物
AMACR 阳性(约50%) 类似乳头状RCC
CD117 阴性 排除嫌色细胞癌
Vimentin 阴性 排除透明细胞RCC
三、影像学特征
1. CT表现
平扫:等或稍低密度,边界清晰,偶见钙化或囊变。
增强扫描:渐进性强化(皮质期轻度强化,髓质期/延迟期持续强化)。黏液成分导致 不均匀强化。
2. MRI表现
T1WI:低至等信号。
T2WI:显著高信号(黏液样间质的特征性表现)。
DWI:弥散受限。
增强:延迟期强化明显,与CT一致。
3. 超声表现
不均质低回声,边界清晰,血流信号较少。
四、影像鉴别诊断
疾病 影像特征 病理/免疫组化鉴别点
乳头状RCC T2WI低信号,钙化常见,强化弱 无黏液样间质,CK7+但AMACR+
嫌色细胞癌 均匀强化,中央瘢痕,T2WI等信号 CD117+、CK7-
透明细胞RCC “快进快出”强化,出血坏死 Vimentin+、CK7-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 含脂肪成分(CT/MRI可确认) HMB45+、SMA+
鉴别流程图
肾脏肿瘤(边界清晰,低度恶性征象)
│
├── T2WI高信号 + 渐进性强化 → **MTSCC**(黏液成分)
│
├── T2WI低信号 + 钙化 → **乳头状RCC**
│
├── 均匀强化 + 中央瘢痕 → **嫌色细胞癌**
│
├── 快进快出强化 + 坏死 → **透明细胞RCC**
│
└── 含脂肪成分 → **AML**
五、治疗与预后
1. 治疗
手术切除为首选:
部分肾切除术(肿瘤较小、位置表浅)。
根治性肾切除术(肿瘤较大或位置复杂)。
转移性病例(极罕见):
可尝试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如舒尼替尼),但疗效证据有限。
2. 预后
总体预后极佳:
5年生存率 >90%,多数患者术后无复发。
转移率<5%(肺、骨常见)。
不良预后因素:
肿瘤 >7 cm、高级别核型、肉瘤样分化、坏死。
随访建议:
术后定期影像学检查(CT/MRI),每6~12个月一次,持续5年。
六、总结
MTSCC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肾癌,三联病理结构(小管、梭形细胞、黏液)是诊断核心。
影像特征:T2WI高信号(黏液) + 渐进性强化,需与乳头状RCC、嫌色细胞癌等鉴别。
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但需警惕不良病理特征(如肉瘤样变)。
长期随访必要,尽管复发率低,仍需监测罕见转移可能。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黄宗慧 何浩齐 张天宇
腹部4群 陈春茂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 张明辉教授
品牌内容供应商入驻,共建优质课程库,图文、音视频、直播,面授,满足各类课程需求, 完美呈现优质课程内容。
想学什么课程,让我们来帮你量身定制的实现!帮内容寻找精准流量,帮流量匹配优质内容。
行业领袖亲授,业内大咖在线授课答疑,为您带来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与难得的提高机会。
排课、预约、支付、订单、发票,全流程线上管理,快速提升运营效率;数据化精准营销,满足各渠道业务管理需求。
线上跨越时空与线下对面交流优势完美结合,拓宽线上线下渠道,轻松解决招生难题,O2O打通了线上线下的客户体验环节,为您带来无限可能。
零门槛搭建在线网校,灵活部署,分分钟即可上线运营。配套H5、桌面端多平台自由选择,助您快速打造专属私有品牌的融合在线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