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54岁
主诉:发热、咳嗽3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最高体温39.2℃,咳咳痰,咳少量黄痰,能咳出,伴口苦,全身肌肉酸痛,活动后稍有气促,无寒战,无鼻塞流涕,无头晕头痛,无胸闷胸痛,无潮热,无反酸呃逆,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自服感冒清片后未见明显缓解,仍有发热、咳嗽,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就诊于我院急诊就诊。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73*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6.2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60%↑,红细胞计数4.38*10^12/L,血红蛋白量149.00g/L,血小板计数157.00*10 9/L
C-反应蛋白:111.22mg/L(0-6)↑
降钙素原:2.20ng/ml↑
白介素-6 :102.31pg/ml↑
电解质:钠132mmol/L↓,氯97.30mmol/L↓,钙2.00mmol/L↓
CT:左肺上叶大片状磨玻璃影、细网格影(胸膜下分别为主、小叶间隔增厚)+含气支气管征。
军团菌肺炎
概述:军团菌肺炎是由军团杆菌引起的以肺炎表现为主,可能合并肺外其它系统损害的感染性疾病。
危险因素:①男性、高龄、吸烟;②慢性心肺疾病;③糖尿病、肾功能不全;④肿瘤、透析或器官移植等;⑤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临床特点:不同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不一,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轻症患者主要表现为高热、畏寒寒战、乏力及胃肠道症状,重症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器官功能不全等从而危及生命。
流行病学:军团菌是一种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水生环境,主要存在于人工水生环境中,如冷却塔或建筑物中的水系统,好发于空调、温泉作业者,本病例患者有云南旅居史。主要感染下呼吸道,90%的病例是由嗜肺军团菌引起的,因吸入含有军团菌的气溶胶感染而致病。
实验室检查:炎性指标高,急性肝肾功能损伤、低钠血症、低磷血症(电解质紊乱)、肌酸激酶升高等。
病理:表现为急性纤维蛋白化脓性肺炎,呈小叶性分布,进展迅速,极易发展为致命的军团菌感染。急性期病理改变为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和急性弥漫性肺泡损伤,常见散在小脓肿,后期肺部渗出物和透明膜机化及间质纤维化。
军团菌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病理生理基础:
肺外周分布特点——军团菌肺炎典型表现为肺外周带分布的实变影,这一特征与以下病理生理机制相关:
气溶胶吸入途径:军团菌通过吸入污染气溶胶感染,外周带更易沉积
肺泡巨噬细胞趋向性:军团菌特异性感染肺泡巨噬细胞,外周带巨噬细胞更丰富
跨叶扩散机制:通过肺泡孔(Kohn孔)直接扩散,而非经支气管播散
磨玻璃影(GGO)与实变共存——影像学上常见磨玻璃影与实变混合存在,反映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
磨玻璃影:早期肺泡壁炎症和部分肺泡填充(病理基础:炎性细胞浸润和水肿);
实变影:进展期肺泡腔内充满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重力感"分布:下叶为主(约75%),与吸入性病原体沉积模式一致
支气管充气征:
军团菌肺炎常见支气管充气征,其病理基础为:
炎症主要位于肺泡而非支气管壁(与支原体肺炎不同)
相对保留的支气管结构在实变肺组织中显现(缺乏明显的支气管壁增厚;
本病的治疗应选择细胞内活性高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 (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新氟喹诺酮类、利福平、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抗菌药物。由于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有杀菌作用,在细胞内能达到较高浓度,可穿透肺组织,且能有效对抗可造成人类感染的各种军团菌,故为军团菌病的首选治疗用药。至少治疗 5 d, 直到其临床情况稳定且至少 48 h 无发热时才考虑停止治疗。重度肺炎或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时可能见效较慢,通常需要治疗 7~10 d,对于免疫抑制宿主,推荐左氧氟沙星 21 d 的疗程。
鉴别诊断:
1、大叶性肺炎:临床以畏寒、发热、咳嗽、咳痰(浓痰或铁锈色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更明显,很少出现肝、肾功能损伤及电解质紊乱。主要累及肺实质为主,易形成沿着叶段分布的大片实变影。少有间质性分布的特点,因此细网格征少见,很少合并胸腔积,普通抗炎效果较好,吸收较快。
2、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常有家禽、鸟类接触史,好发于秋冬季节,以高热为主要临床表现,肺内单发或多发,肺间质+实质均可受累,早期为肺间质受累,表现为磨玻璃影、细网格影、反晕征,后迅速进展为肺实变,以胸膜下分布为主,类似于大叶性肺炎改变。
3、腺病毒肺炎:多发生于青壮年,多有流感症状,高热,伴多系统受累(如肝肾损害、低钠血症、腹泻、神经系统症状),实验检查可出现白细胞减低,淋巴细胞升CT:病毒因为容易累及间质,早期出现磨玻璃影及细网格影更明显,快速进展为大片实变影,多沿支气管束血管束分布,以下肺多见,可伴胸腔积液。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8654
校对:陆喜红
阅读:2115
文章已于2025-09-03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