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查看全文

容易误诊成原发肺腺癌的直肠癌肺转移

张明辉

发布于3天前

诊断确定
¥5.00/  ¥50.00 开通神级免费看
基本信息

患者:女,70岁。


简要病史

现病史:查体发现右肺上叶占位4天。

既往史:直肠恶性肿瘤个人史。


影像资料
1/10
影像表现

左肺上叶见团块状高密度影,大小约28×17mm,边界清,内见多发结节样钙化灶,增强扫描明显强化,邻近胸膜稍牵拉。左肺舌段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大小约28×59mm,内见条状钙化,局部支气管截断,增强扫描轻度强化,邻近胸膜稍牵拉。右肺上叶后段见不规则结节,大小约29×23mm,内密度不均,可见钙化灶,可见血管集束征,部分支气管截断,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邻近胸膜稍牵拉。双肺下叶见微小结节。右肺上叶见小结节样钙化灶。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腔无积液。


最终诊断

病理结果:

腺癌,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符合肠癌转移。

肿瘤数量: 2个。

肿瘤大小: S1:1.6x1.2cm和S2:2.2x1.2cm。

脉管内癌栓: 脉管内见癌栓。

神经侵犯: 神经未见癌组织侵犯。

切缘情况: 肺切缘未见癌。

周围肺情况: 周围肺组织未见特异性病变。

送检淋巴结: 送检"第5组"淋巴结1/1见癌组织转移。送检"第4组"淋巴结1枚、"第6组"淋巴结1枚未见癌组织转移。

免疫组化: CK7(-),NapsinA(-),TTF-1(-),CK20(+),CDX2(+),Villin(+),P40(-),Muc-2(-),P53(突变型),Ki67-MIB1(70%),SATB2(+)。

image.png

病例讨论

结直肠癌位列全球最常见癌症的第3名,而在癌症相关死亡的原因中位列第2名,预计在未来几十年结直肠癌的全球发病率将大幅增加。在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部位中,肝脏最为常见,而在腹外转移中最易转移至肺。据报道,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肺转移的几率约为10%一25%,肺脏具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肺脏循环压力小,血流速度慢,癌栓在此停留时间较长,因此易形成机械性栓塞而发生肺转移,使得肺脏成为恶性肿瘤转移的常见靶器官。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肺转移的发生率仅次于肝脏。

结直肠癌肺转移的影像特征:

1. 多位于肺外1/3带(胸膜下),沿血管束分布,尤以下叶基底段多见。

2. 多为圆形或类圆形结节,这界清晰,边缘光滑锐利,部分病变形态可不规则,密度大多均匀,部分病变可因坏死出现空洞。

3. 部分结直肠癌转移,肿块较大,内部可见钙化影,相对其它部分恶性肿瘤,结直肠癌肺转移钙化相对较多。

鉴别诊断:

1. 原发性肺癌: 单发为主,分叶、毛刺、胸膜凹陷,空泡征(腺癌),支气管截断(鳞癌)。转移瘤多边缘光滑,无毛刺;PET-CT中高摄取但需结合病史;CEA升高更支持转移。       

2. 肉芽肿病变:结核/真菌: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钙化、卫星灶;结节病:对称性肺门淋巴结肿大。转移瘤多为随布结节。 

3. 错构瘤:"爆米花样"钙化,脂肪密度(CT值-40~-120HU);转移瘤罕见脂肪密度,钙化形态不同,多为较淡的砂砾性钙化。

4.类风湿结节:多位于上叶胸膜下,伴关节症状临床有风湿病史,结节可随病情变化


参考文献

[1]尤云峰,程鸿琦,周一帆等.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结直肠癌肺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4,22(8):39-41.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4.08.013.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8596

校对:杨卢粉

阅读:2479

文章已于2025-08-29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