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查看全文

肺隔离症 影像表现

黄宗慧

发布于11小时前

几乎确定
免费
基本信息

患者:男,43岁

简要病史

主诉:发现肺占位3月

现病史:患者3月前体检时发现左肺下叶团块伴支气管截断,偶有咳嗽、咳痰症状,无痰中带血,无咯血,无咽痛,无发热,无胸痛,无盗汗,无胸闷及气短,近几日自觉咳嗽较前加重,遂来我院,病程中饮食睡眠一般,二便正常,体重减轻3kg。

既往史:平素健康情况良好


影像资料
1/10
影像表现

检查所见:

左肺下叶支气管显示不清,左肺下叶体积缩小,见不规则密度增高影,最大横截面积约2.8cm×4.0cm,边缘不清,其内见气体密度影及结节状钙化影,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动脉期示病灶内可见小血管影穿行。

检查诊断:

左肺下叶病灶,考虑肺隔离症,左肺下叶支气管显示不清,结合病史,对比既往胸部CT前片,建议复查,必要时支气管镜检查。


最终诊断

肺隔离症

病例讨论

肺隔离症

一、背景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先天性肺组织发育异常,该病变的典型表现为先天性肺组织发育缺陷,其异常肺实质失去正常生理功能,与宿主肺的气道系统和肺动脉系统无解剖连接,病理形态学可表现为囊状改变或实性占位样病变根据病变肺组织与正常肺组织是否被同一层脏层胸膜包被,分为叶内型(lLS)、叶外型(ELS)、混合型肺隔离症非常少见。

       肺隔离症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可发现于任何年龄,但大多数在婴幼儿期被发现。叶内型大多见于成人,常因合并感染才被发现;叶外型因具备独立存在的胸膜被覆和保留完善的解剖学特征,临床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类型,多伴随先天性膈疝等发育畸形,常在胸部CT检查中作为伴随征象被意外检出。

屏幕截图 2025-08-23 205828.png 屏幕截图 2025-08-23 205844.png

二、影像表现及分型

常规CT扫描的特征性影像包括气液混合性囊腔或均质软组织密度占位,并能清晰显示肺组织结构异常。

增强CT检查中病灶实质呈斑片状轻度或不均匀强化,囊变区域可见边缘强化征象。通过MSCT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源自体循环的异常滋养血管及回流静脉,其中异位血管分支的检出是确诊支气管肺隔离症的核心依据。

DSA为肺隔离症确诊金标准,可精准识别异常滋养血管来源,同时借助对比剂显影技术评估肺循环血管构型。

image.png

39岁女性,复发性肺炎病史3年,因咳嗽咳痰和发热2周入院。(A、B)胸部CT增强扫描显示,左下叶已被广泛的多囊性改变和炎性弥漫性实变所取代。(C、D)CT扫描三维重建清晰显示供血血管异常(红色箭头),确认左下叶肺隔离症诊断。

肺叶内型

       与邻近正常肺组织为同一脏胸膜所包裹,部分为实性肺组织块,与正常肺组织分界不清。囊内充满粘液,一般不与正常支气管相通,囊腔病变与支气管相通时很容易导致反复感染,此时囊内可有脓液,且空气可进入囊内。

       多见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位于脊椎旁沟。供血动脉多来自降主动脉(主要来自胸主动脉下部,极少来自腹主动脉),静脉回流多经肺静脉、少数经下腔静脉或奇静脉。

image.png

叶内肺隔离症根据 Pryce分类(动脉血液供应和通气模式)

Ⅰ型:由两种动脉血液供应(肺动脉、体动脉)灌注的正常通气肺组织

Ⅱ型:由两种动脉血液供应(肺动脉、动脉)灌注的通气不正常(肺不张)的肺组织

Ⅲ型:不通气的肺组织仅由体动脉血液供应灌注

肺叶外型

       约2/3位于左下肺,临近胸膜下、靠近一侧横膈中后部;罕见位于腹膜后、上腹部、纵隔等位置。病变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锥形、圆形、卵圆形等。病变组织多为无功能的实性肺组织块,少数呈囊样改变,不易引起感染。此型多见于肺下叶与横膈之间,偶见于膈下或纵隔内;供血动脉来自腹主动脉,静脉回流经下腔静脉、门静脉,奇静脉或半奇静脉。

image.png image.png



类型:整理

病例ID:ZYLM000008508

校对:杨卢粉

阅读:727

文章已于2025-08-27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