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74岁
右肩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2年
右肩关节MRI平扫:关节诸骨边缘变尖,肩峰-肱骨头间隙变狭;肱骨头内见斑片状T1低T2高信号;冈上肌腱显示不连续,冈上肌肌腱、冈下肌肌腱、肩胛下肌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肱二头肌长头腱孟唇复合体信号不均匀增高;关节滑膜增生,关节囊、关节腔积液,内见多发结节状T2稍低信号影,关节周围软组织无明显肿胀。附见: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较大者短径约为1.7cm。
1.右肩关节退变,滑膜增生,关节囊、关节腔积液伴多发异常信号,考虑米粒体滑膜炎可能,请结合临床;肱骨头骨髓水肿、囊变灶;2.右侧肩峰-肱骨头间隙稍变狭;冈上肌肌腱、冈下肌肌腱、肩胛下肌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肱二头肌长头腱孟唇复合体损伤,冈上肌肌腱撕裂;3.附见:右侧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
米粒体滑膜炎
概述:
米粒体滑囊炎(Rice body bursitis,RBB)是一种少见的滑囊非特异性炎症,由多种因素刺激导致滑囊或滑膜炎性增厚,并有大量米粒样物质形成。是1895年由Riese首次在膝关节结核中发现并提及米粒体滑囊炎的概念。其外观表现为多发类似于抛光的大米的游离体,故得此名,存在于滑液或滑囊中。
病因:
病因很多,常见于类风湿性疾病或结核感染;此外,也可见于其他感染性关节炎(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性感染、真菌性感染)、幼年型关节炎 、成人型 Still’s 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血清阴性关节炎、非特异性关节炎。
发病机制:
存在争议,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其继发于滑膜微小梗死灶,后者脱落,由滑液中的纤维蛋白包裹而成;还有理论认为米粒体最初在滑液中形成,并随着纤维蛋白聚集增大,以及与滑液成分及黏稠度改变有关。增厚的滑膜通常表现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无血管及肉芽肿形成。
病理:
米粒体主要位于受累关节滑膜内,外观呈瓷白色米粒状,大小约2-7mm,约十分之一可见长径大于7mm;其形成与纤维蛋白成分聚集有关。病理上米粒体分为2层:外层为纤维蛋白、胶原内层由嗜酸性物质组成,不含血管成分。滑囊壁为绒毛状滑膜增生有大量淋巴浆细胞浸润少量巨细胞浸润。增厚的滑膜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改变,无血管翳及肉芽肿形成。
临床表现:
本病发于中青年(20-40岁),可发生于膝、肩、腕、踝、肘等关节,以膝关节、肩关节及腕关节多见,偶尔位于关节周围滑囊及韧带和肌腱的止点,报道多以单关节受累多见,米粒体形成早期无明显症状,触诊柔软,可无触痛,后期多因滑囊内肿物过度增长,出现疼痛及活动受限,当囊壁破裂时,患者会自我感觉肿胀突然加重。米粒体的形成与疾病的发展、严重程度及预后无明显的相关性。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无明显特异性,血沉、C 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指标均可表现为正常。因此,临床上很难通过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米粒体滑囊炎。
影像表现:
主要以滑囊扩张、积液,其内可见多发小结节状米粒体形成为特征,部分病例也可累及关节囊。
1、X线仅能显示关节软组织肿胀,肿胀的软组织内无钙化。
2、CT可显示关节面下骨质破坏,扩张的滑囊或关节囊内密度均匀,呈低密度。X线及CT难以显示米粒体。
3、MRI表现为滑囊扩张、积液。米粒体与肌肉信号相比,在T1WI上为等低信号,在T2WI序列与肌肉相比呈稍高信号,脂肪抑制加权上显示为等或稍低信号,边界清晰,呈“铺路石”“虫卵样”,并填充于滑囊积液中。
4、增强扫描:增厚的滑囊及分隔强化,而米粒体无强化。
图1A~G 男,66岁。横断位T1WI(A)显示左侧髋关节大转子滑囊扩张,呈等低信号;T2WI FS横断位(B)、冠状位(C)示囊腔内充满米粒状稍高信号,大小较均匀,彼此分界清楚;A~C 图另见大转子边缘骨质侵蚀,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D .DWI 横断位T1WI增强示滑膜不规则增厚,增强扫描滑膜明显强化,米粒体无强化;E.骨盆X线片示左侧股骨大转子边缘性骨侵蚀(箭);F~G.病理(F图HE× 40、G 图 HE×200)提示:(左髋滑囊)囊壁样组织见大量坏死物,大量上皮样细胞及巨细胞,伴淋巴细胞浸润,呈慢性肉芽肿性炎改变。
左腕关节DR:第4掌骨远端见囊状低密度影,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图1A)。MRI:左腕关节及掌侧肌腱周围见多发囊状长T1(图1B)、长T2信号(图1C),边界清,邻近肌腱稍受压移位病变信号混杂,其内见多发米粒状等或稍短T2信号,边缘光滑。病理:米粒体中央见较多纤维素及胶原组织(图1D),符合米粒体滑囊炎表现。
鉴别诊断:
1. 滑膜骨软骨瘤病
①病史,有慢性炎症性关节病和滑囊炎症性疾病病史时,应首先考虑米粒体滑囊炎;②滑膜软骨瘤病的游离体由透明软骨组成,而米粒体主要由纤维蛋白组成,两者在MRI上信号不同。无钙化的滑膜软骨瘤病由于含软骨成分,在T1WI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而米粒体滑囊炎T2WI呈等至低信号;有钙化的滑膜骨软骨瘤病在X线平片上关节周围见结节状高密度而米粒体滑囊炎的结节则不能显示在X线平片上。③米粒体形态,米粒体滑囊炎多为“大米粒”状,而滑膜骨软骨瘤病为圆形或多边形;④增强MRI表现,米粒体滑囊炎表现为滑膜囊壁增厚并强化,囊内“米粒体”无强化,而滑膜骨软骨瘤呈条线状强化。
2.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
PVNS的发病原因不明确,但是推测其与脂质代谢异常、反复创伤、滑膜炎性增生以及肿瘤、出血等有关。影像表现与病理PVNS由于关节内反复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于滑膜间质内,并有多核巨细胞浸润。青壮年人多发,儿童和老年人少见。影像表现重,临床症状轻,一般无骨质疏松。MRI诊断时的特征主要有四个:①是滑膜增生导致关节囊扩张,滑膜明显增厚,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②是增生组织和结节内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是一个特异度的表现;③是滑膜增厚会破坏软骨,造成关节面缺损、关节间隙狭窄,且关节内部压力增高,周围骨质也会破坏,影像可见囊状透亮区,边界清楚、边缘硬化;④是关节囊血性积液,尤其在早中期炎性改变患者中,因浆液性渗出、微血管破裂,血液进入关节而大量积晚期患者因渗出减少,出血量也减少,积液征象不明显。米粒体无磁敏感效应,可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滑膜炎(PVNS)鉴别。
PVNS:特点是绒毛,结节和绒毛结节,含铁血黄素引起的色素沉着
关节软骨毛糙、关节面下骨髓水肿;滑膜明显增厚呈绒毛、结节状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8487
校对:杨卢粉
阅读:447
文章已于2025-08-08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