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查看全文

卵巢透明细胞癌

李文文

发布于昨天05:08

诊断确定
¥5.00/  50¥50.00 开通神级免费看
基本信息

女,45岁。

简要病史

主诉:下腹胀痛3天。

现病史:患者3天前出现下腹胀痛,伴随食欲差,无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患者起病来,精神、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无特殊病史。

实验室检查:人附睾分泌蛋白:75.57pmol/L(32.11-68.96),糖类抗原CA199:1317U/ml(0-27),糖类抗原CA125:1004U/ml(0-3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6.48mIU/ml(0-7)。

影像资料
1/10
影像表现

盆腔CT平扫及增强:盆腔内见巨大囊实性肿块,大小约135*110*76mm,局部边界不清,边缘见少许点状钙化灶,增强扫描实性成分中度持续强化。腹盆腔脂肪间隙密度增高,盆腔少量积液。

最终诊断

术中探查:盆腔左侧约15cm*10cm*10cm大小包块,呈多房囊实性,肿瘤表面被网膜粘连包裹,内下方与盆壁腹膜紧密粘连、粘连处有片状褐色腹膜;子宫较大,底部触及一约4cm肌瘤凸起,子宫被压迫于肿瘤下方,子宫后方盆腔内多发粘连带;右侧输卵管卵巢与网膜粘连,右侧卵巢稍增大呈多房囊肿,未见破裂;探查阑尾、肠管、网膜、腹壁光滑,探查肝脏表面、胃、脾脏、膈表面均光滑。

病理诊断:左侧卵巢透明细胞癌。

图片1.png

病例讨论

       卵巢透明细胞癌(ovarian clear cell carcinoma,OCCC)是一种起源于苗勒氏管的卵巢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卵巢上皮癌的5%-11%。其临床症状常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不孕、月经紊乱、绝经后出血、盆部包块等。已有研究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存在会增加卵巢癌的风险,特别是OCCC或子宫内膜样癌。实验室检查中血清标志物CA12-5通常升高;据文献报道OCCC患者可同时伴有高钙血症,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分化及代谢尚不足以引起Ca2+浓度明显升高有关。

       影像学表现:OCCC通常单侧卵巢发生,约40%的患者可双侧发生。肿瘤通常体积较大,可能与盆腔内生长空间较大、患者症状出现较晚有关。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少数可呈不规则、分叶状改变;通常呈单房囊性,囊腔内伴≥1个壁结节,囊性成分CT值通常高于或等于同层面尿液CT值,在MRI T1WI图像上信号稍高于尿液。这主要有两方面因素:1.OCCC起源于苗勒氏管,肿瘤细胞可分泌黏蛋白和糖蛋白,使囊液呈胶冻样表现;2.OCCC可因反复出血导致CT值增高或MRI信号强度改变。肿瘤的实性成分多表现为偏心生长,壁结节可沿囊壁表面生长或乳头状突起,部分实性部分可合并坏死囊变区;以实性成分为主的OCCC多表现为实性肿块内部见多发小囊。部分患者在壁结节的表面可见弧形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提示可能为出血。实性OCCC及囊性、囊实性OCCC中的实性成分于DWI均表现为高信号,这是由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细胞密度高,组织间隙内水分子减少导致水分子扩散受限。OCCC为富血供肿瘤,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中度至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这主要与肿瘤的微血管结构丰富、微血管密度高、细胞外间隙小和血管通透性增高有关。

       鉴别诊断:1.浆液性囊腺癌:是卵巢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为双侧发生,形态不规则,实性结节常较大且不规则,钙化多见,易伴发大量腹腔积液。2.黏液性囊腺癌:多为单侧发生的多房囊实性肿块,“囊内子囊”为其特征性表现。3.颗粒细胞瘤:多房囊性为其典型表现,无壁结节及乳头状突起,为功能性肿瘤,实验室检查雌激素水平增高。

参考文献

平小夏,孟倩,姜楠,等.卵巢透明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2,41(08):1585-1589.

张东坡,杨家斐,郑作锋,等.卵巢透明细胞癌的影像表现[J].罕少疾病杂志,2024,31(07):89-91.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8383

校对:杨卢粉

阅读:858

文章已于2025-08-06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