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男,39岁。
腰骶部疼痛1周。
影像所见: 腰椎序列整齐,生理曲度正常。L5椎体上缘局部略凹陷;L4/5椎间盘膨出椎体外缘,L5/S1椎间盘T2WI信号减低,并向后方突出于椎体后缘之外,致相应硬膜囊受压,黄韧带无明显增厚。L2-3水平椎管内终丝可见线状短T1长T2信号影,压脂像呈低信号。腰骶部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增多。腰椎棘间韧带可见斑片状压脂高信号。
影像诊断:
1.L5/S1椎间盘变性并突出。
2.L4/5椎间盘膨出。
3.L5椎体上缘局部略凹陷,考虑许莫氏结节。
4.L2-3水平椎管内终丝脂肪沉积。
5.腰骶部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增多。
6.腰椎棘间韧带炎。
请结合临床分析,动态观察随诊。
脊髓终丝脂肪沉积
终丝脂肪沉积(Fatty filum terminale)是指含脂肪的直径超过2mm的终丝。也称终丝脂肪、终丝脂肪变性、终丝纤维脂肪变、脂性终丝。是终丝退变的表现,可与脊髓纵裂或脊髓栓系等合并发生。如果没有脊髓栓系等合并症,可认为是一种正常变异。
终丝脂肪瘤 当终丝脂肪沉积呈瘤状表现时,称为终丝脂肪瘤或终丝脂肪过多症,终丝脂肪瘤形态多呈纺锤形,是椎管内脂肪瘤的一种。终丝脂肪瘤多位于脊髓背侧。终丝脂肪瘤可累及硬膜下终丝或硬膜外终丝,也可全层受累。 最多见于腰骶部,可合并其他畸形,以神经管闭合不全最多见,如脊柱裂、脊膜膨出等。
发生机制 终丝脂肪沉积或脂肪瘤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有文献报道可能与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中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有关。终丝发生脂肪变性后,受外力牵拉或过度屈曲使脊髓受到损伤的可能性增大,容易引起脊髓栓系。
影像表现
1.检查方法:矢状位 T1WI是诊断终丝脂肪沉积的最佳序列,轴状位T1WI对确定终丝的位置是否位于中央或偏侧较具特异性,二者结合可较好地对终丝脂肪沉积作出诊断,同时显示脊髓栓系及其他畸形。
2.典型表现:
(1)椎管内沿终丝走形的脂肪信号影,在T1WI 表现为高信号,在 T2WI表现为中等信号,且各序列上信号的变化与皮下脂肪一致。脂肪抑制序列表现为低信号。
(2)轴位T2WI典型的化学移位征象,即椎管内脂肪瘤的周围可见沿频率编码方向的新月形低信号影,周边包绕椭圆形等或略高信号边,称为“化学位移黑白边伪影”。同时在脑脊液与硬膜外脂肪囊之间可见与脂肪瘤表现相反的包绕硬膜的新月形高信号和低信号。
(3)增强扫描,病变无强化。
35岁女性患者,寻找腰痛原因,偶然发现终丝脂肪沉积。终丝近端可见脂肪强度组织(红色箭头),通过注意到脂肪饱和序列上的信号完全衰减(T1 C+ fat sat),证实其为脂肪。通过观察皮下脂肪可以确认脂肪饱和度是否充足。圆锥看起来正常,并终止于L1的上边界(蓝色箭头)。
正常的终丝柔软有弹性,其弹性特征可以作为脊髓的弹性缓冲器以预防脊柱在生长或过度屈伸时对脊髓的牵拉损伤。任何导致终丝弹性异常的病变都可能导致脊髓栓系综合征,而脂肪沉积存在于90% 以上终丝增厚的患者中。因此,有些作者认为终丝脂肪沉积与脊髓栓系综合征有关。近年来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不断提高,已有作者明确提出,终丝脂肪沉积为良性进程,可长期无变化,单纯的终丝脂肪沉积可视作正常变异,无症状的成年人无需频繁地随访或干预。
MRI能够多序列、多方位成像,可清晰显示脊髓圆锥的位置、终丝的形态及脂肪浸润情况。 正常终丝在MRI上难以发现,终丝脂肪沉积时,MRI可见硬膜囊内终丝走行区弧形、波浪形或条形异常信号,各序列信号均与皮下脂肪一致,矢状位T1WI 显示最为清晰,横断位可更清晰地显示终丝的部分或完全脂肪浸润,T2WI序列中由于病灶与周围脑脊液信号相似而显示欠佳。人类正常终丝厚度约1.1~1.2mm,脂肪沉积终丝的厚度通常>2mm。 病变起始节段以L2、L3椎体段多见,终止节段以 L3、L4椎体段多见,弧形或波浪形可能提示终丝松弛或弹性下降更为明显。
吕海娟,李旭,赵宏伟. 成人单纯终丝脂肪沉积的磁共振成像表现[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20,36(5):707-709. DOI:10.3969/j.issn.1002-1671.2020.05.005.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8305
校对:李文文
阅读:2058
文章已于2025-07-10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