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男,48岁,因“糖尿病住院期间发现右肾占位3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5天前因糖尿病入院,3天前发现右肾占位,小便正常,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症状。
既往史:胆囊切除多年,糖尿病史5年,药物控制可。
影像表现:右肾上极见类圆形低密度影,突出于肾轮廓外,较大截面约39x35mm,边界清,密度较均匀,CT值20HU,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班片状强化,CI值97HU,静脉期强化幅度减低,CT值76HU,排泄期47HU,呈快进快出改变,其内见斑片状未强化区;左肾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双侧肾孟肾盏无积水。膀胱充盈适中,壁无异常增厚,前列腺未见异常密度影。
影像诊断:右肾上级占位,透明细胞癌可能性大,请结合病理学检查。
病理诊断: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
肾细胞癌是临床最常见的腹膜后恶性肿瘤,主要分为透明细胞癌(占70%)、乳头状细胞癌(占10%~20%)、嫌色细胞癌(占5%~10%)、集合管癌(占1%)和未分类癌(罕见)五种主要亚型。其中,透明细胞癌占85%~90%,肿瘤恶性度较高,多起源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容易转移,多见肺和骨转移,细胞内胞质透明疏松,含有囊性和实性结构,肿瘤内血管分布丰富,故透明细胞癌坏死、囊变发生率较高。
临床表现:
1、典型三联征:血尿、腰痛和腹部包块;其中以间歇无痛肉眼血尿为常见症状,但患者同时具有这三种表现者少见(不足10%),出现这些症状时常提示已至晚期。
2、副肿瘤综合征:由多种激素的异位产生所致的贫血、肝功能障碍、发热、高钙血症等。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①肾皮质区单发肿块,少数多发,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常造成局部肾轮廓外突。
②肿瘤较大者密度常不均,内有代表陈旧性出血或坏死的不规则低密度区,偶可成囊性表现。
③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因肿瘤血供丰富,于皮质期肿块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并于实质期强化程度减低,呈所谓“快进快出”现象;陈日性出血或液化坏死区未见强化。
MRI表现:
①T1WI:信号不均匀,呈稍低或等信号;
②T2Wl:稍高及稍低混杂信号
③同反相位:反相位信号较同相位显著减低(富含脂肪)
④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快进快出”。
鉴别诊断
部分病例来源于网络!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8262
校对:杨卢粉
阅读:388
文章已于2025-07-03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