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女,61岁。
左侧肩部“黏液性纤维肉瘤”术后复查。
CT:左侧胸壁外侧、肩胛下肌内侧可见团块状异常稍低密度影,边界欠清,上下范围约164mm,最大截面约131*64m,CT值约25HU,肩胛骨骨皮质变薄,边缘毛糙,周围脂肪间隙索条样密度增高影,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延迟强化,动脉期CT值约47HU,静脉期约50H。边缘可见多发小淋巴结影,边界清楚,直径约5m。
MRI:左侧肩部“黏液性纤维肉瘤”术后病史,左侧胸壁外侧、肩胛下肌内侧可见团块状异常信号,边界欠清,最大截面约3.2cm×10.5×10.3cm(左右径×前后径× 上下径),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其内可见多发条带状低信号, DWI呈高信号,ADC图呈高信号,临近软组织内见条片状T2WI压脂高信号,边缘模 糊。左侧肱骨头内见多发小囊状T2WI高信号影,边界清。
左侧胸壁外侧、肩胛下肌内侧占位,结合病史,考虑黏液性纤维肉瘤复发,请结合临床。
黏液纤维肉瘤(myxoid fibrosarcoma,MFS)是一种发病率低的纤维源性软组织恶性肿瘤,仅占恶性肿瘤的5%。MFS常见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四肢,特别是下肢,大部分好发于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其余位于筋膜下和肌肉内。临床表现:四肢无痛性软组织肿块。
影像学表现:CT及MRI根据病灶内成分不同而现出不同的影像学表现;
1、黏液成分:CT平扫呈现低密度影,增强可无强化或轻度强化;MRI平扫中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
2、纤维成分:CT平扫呈索条影;MRI平扫中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均为低信号;
3、肿瘤实性部分:瘤细胞丰富,CT平扫等、高密度;MRI平扫中T1加权像等、高信号,T2加权像等、高信号,增强扫描 明显强化。
病变通常边界不清,可沿肌间隙浸润,形成“筋膜尾征”(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扩散加权像序列弥散受限,高信号,强化明显)
鉴别诊断
1、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PS):是成年人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可发生于软组织或骨骼。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最常见于四肢,特别是下肢(50%)。该病常发生于老年人,尤其是60-70岁,一般表现为大的无痛性肿块,生长较迅速。 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分叶状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多较大,密度不均匀,可见坏死、囊变及不同时期的出血;钙化少见,多位于周边。增强扫描大多为快进慢出或延迟性强化,囊变、坏死区无强化。MRI上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边界清或者不清,部分病灶可见假包膜,可见明显T2WI高信号水肿,肿瘤内部有时可见出血灶及低信号分隔,部分病灶可见坏死囊变区,增强后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2、黏液样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来源于原始间叶组织恶性肿瘤,好发于40~60岁,占所有脂肪肉瘤的20%-50%,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0%。最常累及下肢,特别是大腿内侧和腘窝位置,四肢MLS最常发生于肌间,肌肉内和皮下少见。影像学表现:巨大、边界清晰的肌间隙病变,可见分隔;脂肪成分在核磁上通常呈花边状/线性/无定形。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特此感谢!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7913
校对:杨卢粉
阅读:549
文章已于2025-05-20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