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查看全文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

李文文

发布于18小时前

诊断确定
¥5.00/  50¥50.00 开通神级免费看
基本信息

患者:女,70岁。

简要病史

主诉:反复发作意识障碍一月余。

既往史:2021在武汉同济医院诊断“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现口服美多巴、普拉克索。

专科检查:神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眼球上下运动不能,无眼球震颤,示齿时口角对称,伸舌居中,双耳听力粗查正常,四肢肌张力增高,左上肢肌力1级,左下肢肌力4级,右侧肢体肌力4级,腱反射对称存在,双侧Babinski征(+),颈软,克氏征(-)。

影像资料
1/10
影像表现

颅脑MR平扫:中脑顶端萎缩,中脑被盖上缘略凹陷,中脑前后径缩短,脚间池增宽,第三脑室稍扩大。T1WI矢状位正中层面显示中脑表现为“蜂鸟征”。

最终诊断

临床诊断: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病例讨论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非帕金森综合征,属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因不明确。发病年龄通常为50~7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平均病程为5~9年,多起病隐匿,进行性加重,早期易误诊。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对称性眼球垂直运动障碍,最早为下视障碍,继而上视、水平运动障碍,眼球固定于正中,瞳孔缩小等)和锥体外系症状(颈部肌张力障碍、面部表情刻板、步态不稳及平衡障碍等),其他包括假球麻痹(构音障碍、吞咽困难、下颌反射增强、腱反射增强等)及精神症状(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智能衰退等)。


       MRI表现:典型征象为中脑特征性萎缩,矢状位上称之为“蜂鸟征”,横断位上为“米老鼠/牵牛花征”,形成原因为中脑被盖萎缩,脚尖窝与中脑被盖的比值增加,而桥脑基底部不变。此外还可见中脑顶盖萎缩、凹陷,中脑周围脑池、四叠体池及三脑室后部扩大,中脑导水管增宽等征象。

       PSP影像学诊断标准:中脑和桥脑长轴的垂直线比值(中脑桥脑比)<0.52或中脑长轴垂直线<9.35mm。


捕获.png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7837

校对:李文文

阅读:557

文章已于2025-05-18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