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查看全文

肺肉瘤样癌

张明辉

发布于昨天22:06

诊断确定
¥5.00/  50¥50.00 开通神级免费看
基本信息

患者:,57岁。


简要病史

主诉:确诊右肺腺癌2年余。

现病史:近日患者乏力明显,动辄气促,纳呆,右侧胸腔表皮刺痛

既往史:有青霉素皮试阳性药物过敏史。

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 21.1     CA19-9 126.1   CA125 62.8      CYFRA21-1 1.79  NSE 5.2  

铁蛋白>1675.6    SCC 0.56


影像资料
1/10
影像表现

影像表现:两侧胸廓对称,气管及纵隔右偏,右肺门条索状致密影,右侧胸腔内团块影,密度不均,伴右肺中下叶不张,增强扫描可见团块边缘明显不均匀强化、内部不强化,相邻右侧胸壁软组织结节状、条片状影,增强可见强化。两肺见散在少许囊状透亮影;两肺见散在斑片状高密度影及磨玻璃密度影,右肺上叶为著,边界不清;左肺下叶少许条索影;两肺多发结节,其中最大者位于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Se502,Im426),大小约为5*4mm,心隔角见淋巴结影,短径约8mm;所见气管、各支气管腔通畅,心隔角淋巴结,纵膈、右侧内乳区及腋窝见数枚稍大淋巴结。右侧胸膜局部稍增厚。右侧部分肋骨骨皮质密度增高。

MRI: 右侧胸腔见团片状混杂信号,TI呈混杂稍低信号,T2呈混杂稍高信号,DWI局部呈稍高信号,增强边缘呈明显强化。


最终诊断

病理结果:

右侧胸腔穿刺活检标本”恶性肿瘤伴坏死,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结果考虑肉瘤样癌。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Ki-67(70%+)、P53(80%+)、TTF-1(少数弱+)、NapsinA(-)、CK7(-)、P40(-)、CK5/6(-)、SMARCA4(+)、Vim(+)、EMA(+)、Syn(灶+)、CgA(-)、INI1(-)、CD34(-)、CR(-)、CD68(-)。

image.png

病例讨论

     原发性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PSC)是指分化较差的非小细胞性肺癌,病理分型包括多形性癌、梭形细胞癌、巨细胞癌、癌肉瘤和肺母细胞瘤,周围型PSC患者多为老年男性,且有长期中重度吸烟史。病理诊断中,肉瘤样组织比例必须超过50%才能诊断为肉瘤样癌,若肉瘤样组织比例过少,应诊断为癌,肉瘤样癌组织中上皮成分多以鳞癌为主,腺癌次之,少数为未分化癌或小细胞癌;免疫组化CK阳性是最有力的诊断证据。

影像特征:

1.发生部位:PSC周围型多于中央型,且以肺上叶相对多

2.病灶大小及边缘:文献报道肿块最大直径达15.0cm,平均≥6.0cm,病灶边缘较清楚,多数光整或呈分叶。少数有毛刺,无胸膜凹陷征出现。

病灶密度及增强表现:CT平扫时呈软组织密度,较小的肿块密度较均匀,肿块较大时中央常出现坏死。增强扫描肿块多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而肿瘤周边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具有特征性,肿瘤周边厚薄不一的环形强化,表现出肉瘤“假包膜征”的强化特征,中心区域肿瘤不强化或强化不明显形成低密度区,称之为坏死湖。

3.胸膜侵犯:周围型PSC多数位于胸膜下,常常侵犯胸膜或胸壁。

4.转移征象:PSC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易发生邻近组织器官的侵犯及转移。

鉴别诊断:

PSC主要与非小细胞肺癌进行鉴别,其肿块一般较PSC小,毛刺征、分叶及胸膜凹陷等特点鉴别,其次是与肺脓肿鉴别,典型肺脓肿的具有厚壁环状明显强化,坏死与厚壁分界清晰,不典型脓肿鉴别有一定困难,结合临床症状,抗炎治疗后复查病变有助于鉴别。




参考文献

[1] 王刚,张国富,张治礼.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影像征象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29(7):1119-1122.

[2] 李洪江,周玉凤,夏淦林等.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影像特征及病理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2):223-226.DOI:10.3969/j.issn.1002-1671.2014.02.008.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7664

校对:杨卢粉

阅读:2166

文章已于2025-04-30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