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80岁。
反复胸闷气急6年入院。
冠脉CTA:
CAD-RADS 3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左冠前降支近中段多发钙化、非钙化斑块,局部管腔中度狭窄;
右冠状动脉未见明确显影,左回旋支粗大,远段可见代偿增粗供应右冠区,考虑先天单左冠动脉畸形;
左回旋支中远段少许钙化、非钙化斑块,局部管腔轻度狭窄;
钙化积分:290.37。
冠状动脉造影术:左冠状动脉主干未见明显狭窄,左前降支近中段弥漫性病变,近段严重处约50%狭窄,中段严重处约60%狭窄;左回旋支粗大,远段走行远。多功能导管无法到位右冠口,遂再选择5F JR3.5造影导管送到主动脉根部,反复尝试均无法找到右冠口。遂交换5F猪尾导管行升主动脉造影,右冠未见显影,再交换多功能导管到位到位左冠口,再次多体位造影示:患者回旋支远段可见右冠样走行,考虑患者先天性右冠缺如。
冠状动脉造影术:左冠状动脉主干未见明显狭窄,左前降支近中段弥漫性病变,近段严重处约50%狭窄,中段严重处约60%狭窄;左回旋支粗大,远段走行远。多功能导管无法到位右冠口,遂再选择5F JR3.5造影导管送到主动脉根部,反复尝试均无法找到右冠口。遂交换5F猪尾导管行升主动脉造影,右冠未见显影,再交换多功能导管到位到位左冠口,再次多体位造影示:患者回旋支远段可见右冠样走行,考虑患者先天性右冠缺如。
单冠状动脉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其中只有一支冠状动脉起源于冠状窦,并供应整个心脏的血液。这种畸形属于潜在的“恶性”起源异常,因为高冠状动脉血流可能导致心脏死亡风险增加,并可能通过内皮细胞损伤促进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分型
单冠状动脉畸形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Lipton分型:
Ⅰ型:单支冠脉远段延续为对侧冠脉的较大分支。
Ⅱ型:单支冠脉自左或右冠窦发出后,即有较大分支经大动脉根部至对侧正常冠脉分布区。
Ⅲ型:单支冠脉起于右窦,回旋支及前降支分别经主动脉后方及前方走行。
特殊类型:
包括起源于肺动脉的单支冠状动脉,以及异常冠状动脉从对侧主动脉窦发出后走行的路径(如大动脉间型、肺动脉下型、肺动脉前型、主动脉后型等)。
临床意义
单冠状动脉畸形的患者通常在婴儿期和幼儿期出现症状,大约有90%未经治疗的婴儿在出生后一年内死亡,只有少数患者能存活至成年。因此,对于单冠状动脉畸形的患者,只有在出现明显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的情况下,才会建议进行手术干预(如血管重建)。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心脏CT扫描,对于诊断单冠状动脉畸形及其严重程度非常重要。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是否存在其他发育变异,以及冠脉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总之,单冠状动脉畸形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需要仔细评估和适当的治疗。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相关症状,建议尽快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建议。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6486
校对:王宇军
阅读:27
文章已于2025-05-10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