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13,发现面部肿物4年伴反复腹痛1月余,患儿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面部肿大,时有酸胀不适,右侧耳后出现赘生物。
MR表现:双侧基底节区T2WI/Flair小斑片状高信号影,左侧耳部软组织团块影。
基因诊断:示NF1阳性,确诊神经纤维瘤病I型。
NF-1
最早于1882年由VON Recklinghausen首次临床描述。
典型地表现为皮肤牛奶咖啡斑和周围神经多发神经纤维瘤。
皮肤损害:可以表现为牛奶咖啡班,也可以表现为雀斑、色素沉着等。
神经纤维瘤:
1、可发生在皮肤或皮下,大小不等,没有疼痛症状,多分布于面部、头皮、颈部、胸部。
2、颅内肿瘤:可合并脑膜瘤,且可多发;合并胶质瘤、室管膜瘤,而出现癫痫、学习障碍等症状。
3、椎管肿瘤:椎管内神经纤维瘤、脊膜瘤,可合并脊髓空洞或其它脊柱畸形。
4、眼部症状:虹膜发生Lisch结节,实质为虹膜上的色素细胞错构瘤,裂隙灯下为橙黄色透明结节。
5、其它损害:骨骼发育异常,如脊柱侧弯、颅骨缺损、长骨面骨过度生长、弯曲等。
发生较多,较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斑、骨骼损害(脊柱侧弯畸形)、癫痫、口腔损害、眼部病变(虹膜黑色素细胞错构瘤)、内分泌异常、内脏病变等等。
NFI的诊断标准:
2021年中国I型神经纤维瘤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诊断标准:
1.6 个或以上 CALMs:在青春期前直径> 5 mm或在青春期后直径>15 mm;
2.2个或以上任何类型的神经纤维瘤或1个丛状神经纤维瘤(plexiform neurofibroma,pNF);
3.腋窝或腹股沟区雀斑;
4.视神经胶质瘤(optic pathway glioma, OPG);
5.2 个或以上Lisch结节(虹膜错构瘤);
6.特征性骨病变,如蝶骨发育不良或长骨皮质增厚伴或不伴假关节;
7.有一级亲属(父母、同胞或子女)根据上述标准被诊断为NF1。
凡是符合以上2个或2个以上条件的可诊断NF1型。
影像学表现:
NF-1,影像学检查主要是发现全身各部位的神经纤维瘤,以及伴发肿瘤,如胶质瘤、脑膜瘤、脊髓空洞等。另外,还可以检查骨骼、脊柱、中枢神经发育的异常。
男,20岁,视力障碍,伴右侧突眼就诊。右侧球后肿块,增强后见视神经增粗,双轨征。同时,发现颈部神经源性肿瘤,左侧椎间孔扩大。
神经纤维瘤病合并全身多骨异常:DR/CT/MRI/SPECT等多种检查示股骨颈、胫骨上段、腓骨下段弯曲、形态异常。
女,34岁,右侧面部、颈部肿块30年,逐渐增大。查体:右面部、颈部多发肿块,背部、前胸壁多发黄豆大小结节,灰褐色,另腰背部多发咖啡斑。CT、MRI示右侧颈部、颌面部多发软组织肿块,较表浅,边界不清。临床诊断:全身多发神经纤维瘤病,NF-I型。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6208
校对:陆喜红
阅读:510
文章已于2025-05-07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