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查看全文

肌间血管瘤

梁鸣

发布于2024-07-15 16:24

免费
简要病史

患者:男,58岁。

病史:患者10余年发现左前臂肿物,肿物渐大,为求进一步诊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前臂肿物”收入院。


影像资料
1/10
病例讨论

病案讨论:

     影像表现:x线:左尺骨内侧软组织内见多发斑点状及网状分支状致密影,软组织显著肿胀。CT:左前臂尺侧见团块状异常密度影,其内见多发小结节状、不规则条片状致密影,间隙内夹杂脂肪密度影。MR:左前壁内侧肌腱隙及皮下脂肪层内见大片蔓状生长异常信号,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T1WI呈低信号,夹杂条片状高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由轴位到矢状位再到冠状位顺序,呈渐进性明显强化。


1721034332857004177.jpg


       病理:(左前臂)符合肌间血管瘤,瘤组织呈多灶性分布,管壁平滑肌增生伴玻璃样变性,局部可见钙化及骨化。


       肌间血管瘤多见于30岁以前的年轻人。临床病变可累及任何部位骨骼肌,但以下肢为常见。完全由毛细血管成份构成的肿瘤好发于头颈部,而由海绵状淋巴管成份构成的肿瘤主要位于躯干、上肢近端。主要表现为缓慢增大的的深部肿物表面皮肤多正常。

      肌间血管瘤指发生在骨骼肌内的良性血管瘤,是深部血管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多伴有成熟脂肪细胞组织。血管瘤其组织成分分为血管部分和非血管部分,非血管部分包括脂肪、纤维、粘液、平滑肌及静脉等。其中以脂肪成分占大部分。

     病理分型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多为海绵状血管瘤一般无明显包膜及边界,常伴有血栓形成及机化、钙化、骨化。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手术易复发。

     有些先天性病例到成年后才表现出临床症状,发生于四肢者可有疼痛活动后加重。病程中后、期于部分病例可出现肌肉组织因局部血液循环不佳而出现肌组织细胞慢性缺氧、代谢物聚集,表现为肌肉肿胀、疼痛甚至浸润样硬肿,累及整块肌肉,纤维化生及钙化、骨化生各骨质损害。后期出现肌组织硬化、挛缩,肌和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

      X线平片、CT :1.软组织增厚或肢体增粗,皮下脂肪层和肌肉内密度不均。2. 如发现静脉石具有诊断意义,典型静脉石为中空的钙化密度影。3.CT在显示病变内出血、钙化、静脉石及邻近骨质受侵等方面更加有优势。

      MRI :1.血管成分表现为T1WI等至稍高信号, T2WI明显高信号 。2.非血管成分则因组织构成不同而表现为信号不一 , 纤维脂肪分隔、透明变性和发生血栓的血管,可于T2WI表现为中心低信号(具有特征性) 。3.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脂肪、纤维分隔等非血管组织无强化。

     典型病例无需鉴别。

微信截图_20240716200518.png

微信截图_20240715170856.png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6035

校对:杨卢粉

阅读:2123

文章已于2024-07-20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