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查看全文

刀鞘样气管

王宇军

发布于2024-03-23 16:30

诊断确定
免费
基本信息

男,77岁

简要病史

右肺癌放化疗后复查。



影像资料
1/10
影像表现

侧胸廓欠对称,气管右偏,气管呈“刀鞘样改变”。

右肺门稍增大,可见一软组织密度结节,大小约17mm*28mm,增强后可见轻度强化,相应右肺中、下叶支气管狭窄、扭曲,右肺中叶斑片状影及部分支气管扩张。


最终诊断

刀鞘样气管

病例讨论

一、概述

刀鞘样气管(Saber-Sheath Trachea)是一种特征性气管形态异常,表现为胸内段气管冠状径显著狭窄而矢状径正常或增宽,形如刀鞘,故得此名。该病几乎仅见于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发生率约30%-40%。病变主要累及胸廓入口以下的气管,颈部气管形态正常。男女比例约4:1,好发于60岁以上长期吸烟者。

二、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源于基础COPD:进行性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及喘息。当气管狭窄程度>50%时可出现:

• 吸气性喘鸣(与哮喘呼气性喘鸣不同)
• 活动耐量明显下降
• 反复呼吸道感染
• 严重时出现呼吸衰竭

体格检查:桶状胸、呼气延长、双肺弥漫性哮鸣音,严重者可见三凹征。

三、病理特征

刀鞘样气管本质是气管软骨环的适应性重塑,其病理改变包括:

• 软骨环变形:C形软骨环受压变为扁平状,失去弹性
• 膜部增厚:后壁膜部肌层肥厚、纤维化
• 管腔狭窄:冠状径缩小30%-70%(正常气管冠状径/矢状径≈1)
• 黏膜改变:慢性炎症、杯状细胞增生、鳞状上皮化生

这种改变被认为是对长期胸腔内正压增高(COPD导致)的适应性反应。

四、影像学表现

诊断金标准:胸部CT(呼气末扫描最敏感)

检查方法

影像特征

诊断价值

X线胸片

• 胸内段气管冠状径狭窄(<矢状径的2/3)
• 气管壁呈"刀鞘样"平行走行
• 胸廓入口处突然变窄("领口征")

初筛手段,敏感性较低

CT表现

• 冠状径/矢状径比值<0.6(诊断标准)
• 气管指数(冠状径/矢状径)<0.5(严重狭窄)
• 气管后壁膜部增厚(>3mm)
• 三维重建:清晰显示"刀鞘"形态
• 呼气相CT:狭窄加重

确诊及评估狭窄程度

支气管镜

• 气管前外侧壁受压
• 管腔呈裂隙状
• 黏膜肥厚、充血

排除肿瘤、评估黏膜状态

图:CT横断面示气管冠状径显著狭窄,矢状径正常,呈典型"刀鞘"形态

五、治疗策略

治疗核心是控制基础COPD,针对气管狭窄的干预需个体化:

治疗方法

适应证

注意事项

基础治疗

所有患者

• 戒烟(关键)
• 支气管扩张剂(LABA/LAMA)
• 吸入糖皮质激素
• 肺康复训练

无创通气

合并呼吸衰竭

降低呼气末正压,减轻气管受压

气管支架

狭窄>70%伴严重症状

金属支架可能移位,硅酮支架更安全

外科手术

极少数局灶性狭窄

气管成形术,风险高

治疗关键点:
1. 无症状者无需特殊干预,但需定期随访
2. 避免气管切开(加重狭窄风险)
3. 急性感染时加强排痰(防止痰栓阻塞)
4. 手术干预仅适用于极少数药物难治性病例

六、预后

预后主要取决于COPD控制情况。积极戒烟和规范治疗COPD可延缓狭窄进展,5年生存率与单纯COPD患者相似。严重狭窄(气管指数<0.5)者易反复感染,呼吸衰竭风险增加。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4873

校对:王宇军

阅读:1260

文章已于2025-07-20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