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查看全文

囊腔性肺癌

王宇军

发布于2024-03-16 08:31

免费
简要病史

男,62岁,主诉发现双乳增大1月 

现病史:1月前患者自检发现双乳增大,无不适

影像资料
1/10
病例讨论

病案讨论

CT表现: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见一囊实性结节影(Se4 Im44),囊壁厚薄不均匀,大小约13mmx10mm,边缘可见分叶、毛刺,邻近胸膜受牵拉,增强扫描后强化不明显。

手术病理诊断:“右肺下叶”肺浸润性腺癌(腺泡为主型)。

组织学类型:浸润性腺癌(腺泡为主型,另见乳头型及小灶的微乳头型与复杂脉管型,其中高级别成份<5%);

胸膜侵犯:(-);          气道播散:(-);

免疫组化:P53(个别+)、Ki-67(5%+)、CK7(+)、TTF-1(+)、NapsinA(+)、CK5/6(-)、P40(-)、ALK(D5F3)(-)、ALK(D5F3)NC(-);

特殊染色结果:TTF-1+弹力纤维染色示癌组织未突破肺脏层胸膜外弹力纤维层。



囊腔型肺癌(thin-walledcystic lungcancer)通常为以薄壁为主要表现的孤立性囊性病灶(极少数多发),囊壁不伴壁结节,以肺腺癌多见,其发生率为2%~16%。

病理:

囊腔型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还是肺腺癌(86.67%),少数类型可为肺鳞癌、腺鳞癌,更少见者包括肉瘤样癌、大细胞癌、非典型类癌和浸润性黏液腺癌等。

分型:

图片

临床表现:

中老年人多见,多无明显临床症状。

CT表现:

1、病灶多位于双肺外周,病灶囊壁厚薄不均、囊内分隔、囊壁含磨玻璃影、边缘不规则,可有短毛刺、胸膜凹陷征等恶性征象。

2、当囊腔未显示出恶性征象时,特别是正常肺组织内新增的薄壁囊腔,仍然需要对患者进行CT随访检查。在随访过程中,若出现囊腔数量增加、囊腔内分隔增多、囊壁实性成分增多或新增磨玻璃密度,需考虑肺癌的可能。


鉴别诊断:

一、单发囊腔型肺癌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1、肺结核引起的薄壁空洞:结核病史,结核中度症状,多形性病变,卫星灶可鉴别;

2、肺囊性腺瘤样畸形:小儿多见,多有反复感染病史,可恶变;

3、单发肺囊性转移瘤:鉴别困难,主要依靠原发肿瘤病史;

4、肺气肿、肺大疱:张力高,壁菲薄。

二、多中心囊腔型肺癌,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1、多发肺囊性转移瘤:鉴别困难,主要依靠原发肿瘤病史;

2、肺气肿、肺大疱:张力高,壁菲薄.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4779

校对:王宇军

阅读:1027

文章已于2024-03-27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