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女,69岁,腹痛3天。
病案讨论
影像所见:肠系膜脂肪间隙密度增高、模糊,并可见多发沿肠系膜分布软组织结节影。
影像诊断:肠系膜脂膜炎
本例典型层面:
一.概述
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neric Paniculitis,MP)是少见的累及肠系膜脂肪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病变。病理表现主要包括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坏死和脂肪纤维化,形成“假肿瘤肿块”为特征。小肠系膜是最常见的好发部位,偶尔累及结肠系膜,少见于胰腺周围、网膜、腹膜后及盆腔内脂肪等区域。
二.临床表现
肠系膜脂膜炎多发生于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且多见于男性患者。常表现为腹部不适、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无发热。疾病后期可伴有肠梗阻、淋巴管阻塞伴腹水、脂肪泻、蛋白丢失性肠病等,或伴发胆石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胃癌等。
三.CT影像学表现
典型MP表现为围绕肠系膜大血管根部及分布区均质或不均质脂肪密度肿块,可向结肠系膜延伸,病灶与腹腔及腹膜后脂肪分界清晰,增强后扫描肿块无明显强化。CT诊断的特征性表现为“假包膜”征与“脂肪环”征,“假包膜”征表现为病变被边缘一圈薄层索条状软组织密度影环绕,为肠系膜炎症与周围正常脂肪组织的分界,是炎症的自限性反应;“脂肪环”征表现为肠系膜大血管根部可见正常脂肪密度影围绕,病变包绕但不侵犯大血管。病灶内囊性变、钙化和肠系膜、后腹膜淋巴结肿大也可见。
四.鉴别诊断:
肠系膜脂膜炎的鉴别诊断较复杂,主要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系膜水肿、类癌、淋巴瘤、转移瘤、平滑肌瘤、纤维瘤、脂肪类肿瘤(脂肪瘤、脂肪肉瘤、髓质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畸胎瘤) 等鉴别。
五. 治疗与预后
大多数病例具有自限性,通常不需要外科治疗,仅并发肠梗阻时才手术治疗。但为了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变的发展,内科保守治疗是必要的,可用抗感染和/ 或免疫抑制剂、化疗,如强的松、皮质类固醇、黄体酮结合秋水仙碱、硫唑嘌呤、环磷酰胺。肠系膜脂膜炎是良性病变,很少复发,早期预后较好。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4632
校对:李文文
阅读:1637
文章已于2024-02-29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