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56岁
主诉:肘关节肿痛1月余
病例讨论
CT表现: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边缘性骨质破坏,关节腔积液,邻近软组织肿胀。
MRI表现:肱骨、尺桡骨大量骨髓水肿,关节面边缘性骨质破坏,关节腔大量积液(脓液T1呈稍高信号),周围滑膜增厚,邻近软组织肿胀;伴周围淋巴结增大。
病理诊断:右肘关节结核
肘关节结核是一种罕见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关节结核病。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19年全球有1000万结核新发病例和140万结核死亡病例。我国是结核高负担国家,结核病负担位居全球第二。骨关节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形式之一。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肺外结核占结核病的18.7%,肺外结核中骨关节结核占11.3%,位居第3位。
骨关节结核起病较为隐匿,多数患者并不同时伴有活动性肺结核,特别是多发性骨关节结核与恶性肿瘤难以鉴别,诊断常常延误。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次是发热 、消瘦,盗汗等临床表现。
骨关节病变通常由原发感染的血行播散引起,几乎所有骨骼都能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但骨关节结核最常受累部位是脊柱,其次是负重的大关节如髋关节和膝关节等。单一部位骨关节结核最常见,多发骨关节结核相对少见,占所有骨关节结核的3%~10%。 脊柱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的一半,常累及上段腰椎和下段胸椎,其中99%为椎体结核,l%为附件结核。如涉及多个椎体则多为邻近椎体,因为1根椎动脉供养两个相邻的椎骨,非连续性椎体病变并不常见。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指导组织活检的部位,活检病理是确诊的关键,组织培养是骨关节结核诊断的金标准,但结核病原学阳性率通常不足50%。 T-SPOT.TB诊断骨结核的敏感度为97.88,特异度为92.56,均优于结核菌素试验。
关节结核分型:1、滑膜型关节结核;2、骨型关节结核;3、全关节结核。
以滑膜型关节结核多见,先侵犯滑膜出现渗出和增殖病变,早期出现关节积液,滑膜表面形成结核性肉芽肿,继而破坏关节软骨、骨质,常侵蚀关节非承重面的边缘。关节软骨破坏出现的较晚且比较缓慢,后期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导致滑膜增厚。
骨型关节结核即结核杆菌侵入血流丰富的骨髓、干端形成骨结核后,继而蔓延至关节,造成关节软组织肿胀侵犯关节滑膜和关节软骨,造成关节间隙的不对称狭窄。骨结核好发部位长骨干端,可跨越骺板累及骨髓;局限性类圆或椭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缘清楚;破坏区旁骨质增生轻微,周围骨质疏松;无或轻度骨膜反应;可有泥沙样死骨,后期出现关节受累。
肘关节结核影像表现
X线:肘关节骨质疏松、早期关节间隙增宽,晚期关节间隙变窄、畸形、关节边缘部位虫蚀状骨质破坏(非承重面)。
CT: 有利于显示关节边缘骨质破坏和砂粒状死骨、以破坏为主、很少成骨。
MRI:更有利于早期显示滑膜增厚、骨质侵蚀和骨髓水肿、关节腔积液、积脓(含大量干酪样坏死物质-T1WI信号较高)、邻近软组织肿胀、冷脓肿形成、周围淋巴结增大等,更全面评估病灶侵犯范围。
鉴别诊断
1、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病程,是一种累及周围小关节为主的多系统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各处小关节,手腕关节最多见,多见于中年女性,好发年龄为45-65岁。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滑膜明显充血、水肿、增厚,较多浆液渗出到关节腔内。影像表现为小关节骨质疏松、关节软组织梭形肿胀、骨膜下骨质侵蚀、骨质破坏、关节畸形、强直等、
2、化脓性关节炎:由化脓性细菌血行感染至滑膜引起,致病菌常为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急骤发病,寒颤、高热,体温可达到39°C以上,实验室炎性指标高,影像表现为快速进展的关节承重面骨质破坏伴骨质增生、硬化、关节腔积液、积脓、滑膜增厚等。
骨关节结核治疗主要包括抗结核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多发骨关节结核同样如此。手术指征包括: 存在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压迫症状、抗结核治疗后神经 功能缺损不缓解、存在导致脊柱不稳定的椎体破坏、 严重脊柱后凸和重要器官的压迫。骨关节结核抗结核治疗的疗程目前仍有争议。由于药物对骨与纤维组织的穿透性差,传统上倾向于在治疗骨关节结核时 采用12~18个月的长疗程,近年有临床研究表明6~ 9个月的短程治疗同样有效。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4579
校对:陆喜红
阅读:1094
文章已于2024-02-24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