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查看全文

鼻咽部淋巴组织增生

李文文

发布于2024-02-04 03:19

免费
简要病史

患者:女,50岁。

主诉:鼻塞、鼻后滴漏半年余,发现会厌新生物1天。

现病史: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鼻塞,伴鼻后滴漏,为脓性分泌物,偶尔有回吸涕中带血,伴头痛、头晕,无面部胀痛,无嗅觉减退,无耳闷、耳鸣,无听力下降,无声嘶、咽喉部异物感,未行治疗。今为求诊治,遂来**医院就诊,门诊行电子喉镜检查示鼻咽部、会厌见新生物隆起,遂以“鼻咽肿物、会厌肿物”收住院。发病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无下降。

既往史:患者平素健康情况一般。

鼻咽镜检查:鼻咽部可见红色新生物隆起,表面不平,右侧会厌舌面见淡红色新生物。

影像资料
1/10
病例讨论

病案讨论

鼻咽部MR平扫及增强示:鼻咽顶后壁及侧壁软组织对称性增厚,鼻咽腔变窄,双侧咽隐窝变浅,病变于DWI呈等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鼻咽后壁可见结节状长T1长T2信号,直径约4mm,增强后无强化。咽旁及咽后间隙对称、清晰。咽后及双侧颈动脉鞘旁可见数枚小淋巴结。影像学诊断:鼻咽顶后壁及双侧壁软组织对称性增厚,考虑:淋巴组织增生可能,建议结合病理学检查。

病理诊断报告:送检(鼻咽)组织,镜下见淋巴组织增殖。

图片1.png

      腺样体(咽扁桃体)出生后即存在,并随年龄而增生,3-7岁达到最大,后逐渐退化。由于良性淋巴组织增生而腺样体增大可在成人中因反复刺激(如吸烟、胃食管反流、过敏)或感染(病毒、细菌)而持续存在或复发。随着MR广泛使用,鼻咽部黏膜增厚通常在因耳鼻喉专症状检查时发现或头颅MR偶然发现,良性鼻咽部淋巴组织增生(Nasopharyngeal lymphoid hyperplasia,NPLH)是鼻咽部黏膜增厚最主要的原因,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咽部不适、听力下降以及鼻出血等。

      良性NPLH影像学表现为鼻咽部软组织对称性增厚,CT平扫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影,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其信号可随年龄变化而不同,儿童、中青年随年龄增长病变信号增高,中老年病变信号减低。DWI可见轻度扩散受限,整体ADC值=0.83±0.12x10-3/mm2。儿童、青少年患者增强后病变呈轻度强化、成年人呈中度至明显强化,病变内可见连续完整的垂直交替排列高低混杂信号影(“条纹征”)及鼻咽深面线样强化影,分别对应黏膜内静脉和咽颅底筋膜。其他表现包括:鼻咽顶后壁正中隆起或鼻咽后壁锯齿状突起、黏膜表面黏液或黏膜下小气泡影、鼻咽深部潴留囊肿、鼻窦炎及鼻甲肥大、分泌性中耳乳突炎等。

      鉴别诊断:1. 鼻咽癌:中老年多见,影像学表现为鼻咽部软组织不对称增厚,DWI/ADC示扩散受限,增强后鼻咽部条纹征扭曲消失、深部线样强化影破坏。2. 鼻咽淋巴瘤:中老年多见,影像学表现为鼻咽部软组织弥漫对称性增厚并向咽旁及咽后间隙浸润性生长,密度、信号均匀,坏死少见,DWI呈显著高信号、ADC值减低,增强呈中度均匀强化。咽旁及颈部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信号及强化均匀,有时可见融合改变。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4466

校对:杨卢粉

阅读:1390

文章已于2024-02-18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