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查看全文

咽旁间隙神经鞘瘤

陈菲菲 伊犁州友谊医院

发布于2024-02-01 00:20

免费
简要病史

女,64岁

主诉:咽部异物感2年

现病史:患者自诉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异物感,吞咽动作时明显,否认咽痛、咳痰,无呼吸困难不适,否认痰中带血丝,无进食困难不适,有夜间睡眠打鼾症状,患者为在意,未行系统治疗,上述症状持续存在,近期患者自感上述症状较前明显加重,出现声嘶症状,随求诊治就诊我院门诊。

既往史:1990年曾因妊娠行剖宫产手术,2021年曾因“慢性胆囊炎伴胆囊息肉”行“胆囊切除术”。

电子喉镜示:会厌右侧可见圆形新生物,表面可见血管纹,压迫右侧梨状窝。

8.bmp

影像资料
1/10
病例讨论

病案讨论

MR:右侧梨状窝区见异常信号肿块影,病灶上缘达舌骨水平,下缘至声门水平,邻近右侧声带受压,病灶外缘向右侧喉旁间隙隆起并与右侧颌下腺、颈总动脉毗邻,相应处脂肪间隙消失,病灶内缘突向喉腔,喉腔明显狭窄变形,邻近会厌受压推挤,右侧杓会厌皱襞正常结构消失,另病灶前缘喉旁软组织局部稍增厚,最大截面约47mm×42mm×30mm,T1WI以等信号为主,中央见少许条片状低信号影,T2脂肪抑制像以稍高信号为主,中央伴斑片状更高信号影以及少许斑点状低信号影,DWI病灶边缘可见明显高信号影,ADC值未见明显减低,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并边缘为著,其内还可见流空血管影穿行。双侧颈部间隙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

MR诊断意见:右侧梨状窝区异常信号肿块影,考虑:肿瘤,间叶来源可能。

CT: 右侧咽旁间隙见软组织密度肿块影,突向会厌谿及梨状窝,病灶最大截面约37mm×35mm×45mm,CT值26-37Hu,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外缘向外隆起并与邻近颌下腺内缘分界欠清,病灶上缘大舌骨水平。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

CT诊断意见:右侧声门及声门上区肿块,考虑肿瘤性病变。

 病理:

肉眼所见 :(下咽肿物):灰红结节样肿物一个,大小4.0*4.0*2.5cm,包膜完整,切面淡粉灰白实性,质软,部分似粘液样。

免疫组化:AE1/AE3(-),Vimentin(+),Ki-67(5%+),P53(40%强弱不等+),S100(+),SOX-10(+),STAT-6(-),SMA(-),Desmin(-),P16(+),CD163(部分+),MDM2(+),CDK4(个别细胞+),β-catenin(膜+),Melan-A(-),HMB-45(-),INI-1(部分+)
(下咽肿物)结合免疫组化,考虑上皮样神经鞘瘤,该病变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偶见,未见明确坏死,有恶变可能,建议密切随诊或上级医院会诊进一步明确诊断。

外院会诊结果: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

2315709_01.jpg



咽旁间隙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Neurilemmoma)又名雪旺细胞瘤,可发生在任何有雪旺神经鞘细胞的神经,呈圆形、椭圆或梭形表面光滑、质韧、有包膜,肿瘤组织由细长的梭形细胞构成。

临床表现:声嘶、咳嗽、吞咽及呼吸困难为其常见症状。

CT表现:

1、多呈类圆形或梭形,边界清楚;

2、CT平扫密度稍低于邻近肌肉,或呈等低混杂密度;

3、多呈实性或囊实性,囊实性病灶可表现为实性病灶内存在强化程度不一的结节灶。

MRI表现:

1、T1WI肿瘤实性部分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可伴出血;

2、T2WI实性部分呈稍高和高信号,囊性部分呈更高信号;

3、增强扫描细胞密集区呈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但囊壁均有强化,整体外观呈多环状或不均匀强化;呈渐进性、边缘性强化,中心区域可以强化,典型者呈“靶征”

鉴别诊断

1、神经纤维瘤:很少发生囊变坏死,CT平扫呈均匀的低密度,密度甚至接近于水的密度;病灶内神经纤维含量较高,呈不同程度的均匀强化。

2、血管瘤: 均匀或不均匀软组织影突入喉腔,形成静脉石时CT见圆形高密度钙化灶,增强扫描显著渐进性强化。

3、乳头状瘤: 见于儿童,为声带或会厌等其他结构表面乳头状肿块,突出气道,肿块较大或较广泛可见室带、声带、前联合及声门下表面组织增厚,局部突出,增强后可见强化。

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4443

校对:陆喜红

阅读:1196

文章已于2024-02-03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