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女,53岁。
主诉:右侧眼眶新生物2年余。
现病史:2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眼眶上方可触及一质硬肿物,未重视。近期发现触碰肿物时有困涨感,不适感伴轻度疼痛,且肿物逐渐增大,患者视力无明显变化。门诊检查后诊断为“额窦肿物”收入院,拟手术治疗、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尚可。
既往史:既往因消化道出血曾在我院住院治疗,无肝炎、结核、疟疾,预防接种史不详;2004年有肺部纤维瘤开胸切除手术史;无外伤史、输血史、献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病案讨论
影像所见:额骨右侧骨质膨胀性改变,可见大小约23mmX18mm的类圆形略高密度影,CT值约为385HU。
病理结果:骨瘤
1.病理与临床
骨瘤系发生于膜内化骨的一种良性骨肿瘤。骨瘤的病理特征为含有成熟层状骨而无软组织成分。根据肿瘤组织结构和骨质密度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致密型或象牙质样骨:骨瘤致密、坚硬,如象牙样,骨质密度非常高,多发生于颅骨外板,边界清晰,少有分叶。骨瘤体积较小,直径多在1~2cm,一般无任何症状。
②松质骨型或海绵样骨瘤:骨瘤质地比较疏松或完全为松质骨,外周围以骨皮质。多起自颅骨内板,可有分叶。较大的骨瘤可压迫邻近的脑组织。
③混合型:具有前两者的成份,多表现为外部坚硬,其内部部分为松质骨。
2.影像学表现
由于骨瘤内为成熟的骨组织,大部分由板状骨组成,并常有纤维组织增生,故T 1和T 2上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骨瘤一般单发,呈类圆形,边缘清晰;一般无软组织肿块和骨膜反应,无骨质破坏。致密型比较容易诊断,疏松型较少见。自颅板呈半球状或扁平状向外突出,边缘光滑,密度似板障或呈磨玻璃改变。有时可见内外板分离,内板多有增厚。
3.鉴别诊断
脑膜瘤:脑膜瘤主要与颅骨内板骨瘤相鉴别,脑膜瘤可引起邻近骨质的肥厚,增生硬化,边缘毛糙、模糊。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以纤维组织大量增殖,代替了正常骨组织。病变主要为纤维结缔组织和新生不成熟的原始骨组织。病变多发,范围广泛,与正常颅板分界不清,可侵犯多个颅面骨。
骨化性纤维瘤:是由纤维组织和骨组织构成的肿瘤。主要由骨母细胞镶边的板层骨小梁组成、病变边缘部病变骨小梁与周围正常骨小梁分界清楚但包膜不明显,多发于颅面骨,以髓腔为中心呈形态不规则膨胀性骨质破坏,周边有硬化,无骨膜反应。
畸形性骨炎:发于中老年人,病理改变为初期以骨质破坏为主,缓解期破坏停止、成骨继续进行。颅骨板障明显增宽,内外板不规则增厚,当颅骨外板还有疏松性变化时,内板就可硬化,此为畸形性骨炎最重要的特征表现。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4401
校对:李文文
阅读:1943
文章已于2024-02-06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