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女,46岁。
主诉:发现右肾占位4月。
现病史:4月前患者因“右肾错构瘤破裂出血”在我科保守治疗,现患者一般情况可,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排尿困难,无腹痛、发热乏力,无下肢浮肿、贫血、体重下降。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行双肾CT:1.右肾上极占位性病变,考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能。2右肾中部低密度结节。遂以“右肾占位”收入院。患者发病以来,精神一般,食欲尚可,食量正常,大便正常,小便如前述,体重无变化。
病案讨论
影像所见:右肾上极可见类圆形等低密度混杂影,大小约49mmX30mm,局部脂肪密度影,增强扫描病变部分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影像诊断:右肾上极占位性病变,考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本例典型层面:
病理结果: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是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所有肾脏肿瘤的3.9%。AML以往被认为是畸形血管、平滑肌、脂肪三者组成的“瘤样畸形”,是一种错构瘤。近年来研究认为,AML起源于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perivascularepithelioidcells,PECs),具有独特的免疫组织学特性,是单克隆增生而形成的真性肿瘤,其发生与X染色体非随机性失活有关。
典型的AML由异常血管、平滑肌及脂肪三种基本成分组成,平滑肌是肿瘤成分,而脂肪是化生性的成分,从而改变了对该肿瘤的认识,目前已将其归入血管周围上皮肿瘤谱系中。
2004年版WHO分类:
经典型AML:良性间叶性肿瘤,由脂肪组织、梭形和上皮样平滑肌细胞和厚壁血管构成。
上皮样AML(EAML):经典AML结构基础上以上皮样细胞增生为主,呈浸润性破坏生长,具有恶性潜能的间叶性肿瘤。
AML临床分型:
1. AML伴结节硬化:常见于青少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为双侧、较大、多发,临床可有癫痫、智力低下、面部红斑。40~80%结节硬化患者伴有AML。
2. AML不伴结节硬化:多发生中年女性,多为单侧。也可多发,在我国此型多见。
CT表现
典型AML表现:单侧、双侧肾脏增大或局部突出,其内见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不均匀肿块影,可见斑片状或多房状低密度脂肪影,CT值约为-20~-110HU,境界一般较清楚。特征性脂肪密度一般可明确诊断。增强扫描由脂肪组织构成的病灶无明显强化,但脂肪间隔可有强化。肌肉、血管构成的病灶可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强化的程度要低于正常肾实质,CT值约升高20~30HU,与正常肾脏分界清楚。
不典型AML表现:当肿瘤内脂肪组织极少时,CT平扫表现为等、稍高或稍低密度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皮质期肿瘤强化低于肾皮质高于肾髓质,形成小网格状,无结节强化,实质期仍为较高密度,病理上为多条血管影。当肿瘤合并出血、破裂时,呈大片状不均匀高密度影。
MR表现
含脂肪多的肿块(富脂型):在T1WI像上显示高信号,T2WI像上出现较高信号。在脂肪抑制像上,信号明显减低。增强压脂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可不均匀强化。
含脂肪少的肿块(乏脂型):T1WI及T2Wl上显示较低或中等信号。较有特征性的征象是T2WI病灶内可见与肌肉信号相似的稍低信号,推测其病理基础可能是病灶内富含多核细胞或细胞分布密集所致。
本例富脂型AML鉴别诊断
1.肾透明细胞癌(RCC):极少数RCC含有脂肪,多伴有钙化,大肿瘤具有少量脂肪为特征性表现;密度或信号多不均匀,常合并囊变、坏死及出血;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型强化;淋巴结转移,容易累及肾静脉及下腔静脉。
2.畸胎瘤:少见,常同时含有脂肪、钙化或骨骼成分。
3.脂肪肉瘤:肾脏脂肪肉瘤罕见,高分化型有脂肪成分,但是脂肪肉瘤瘤内增粗血管、动脉瘤及瘤周出血均少见。
AML治疗原则:治疗有些争议,大部分经典型AML患者无症状及进展,部分瘤体缓慢生长(0.19cm/年)。1.有症状:肿瘤≥4cm或肿瘤<4cm(症状持续存在),建议血管造影并选择性TCE (特别是出血的AML),肾切除或部分肾切除。2.无症状患者:肿瘤≥4cm,建议观察(1次/6个月);肿瘤<4cm,建议观察(1次/1年)。3.考虑到妊娠和分娩时AML破裂的严重并发症,有人提出,如果肿瘤超过4cm,有意妊娠的AML女性,即使无症状,也应该预防性地治疗,以避免破裂的风险。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4153
校对:陆喜红
阅读:1166
文章已于2024-01-13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