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女性,37岁
主 诉:体检发现盆腔包块2月余。
现病史:患者平素月经不规则,经型4-6/28-29天,否认痛经史,月经量多,颜色暗红,无血块。末次月经2014年10月24日,经净未同房,平素白带量多,粘液样,色黄,有异味。无外阴瘙痒,有下腹疼痛,无腹泻,无尿频,尿急,无全身浮肿及乏力。于2014年10月28日来院门诊行彩超,提示:1.右侧附件囊性包块,遂入院进一步治疗门诊拟"盆腔包块"收入院。起病来神清,精神尚可,食欲差,睡眠尚,大小便正常。糖尿病6月,未治疗。
病案讨论
影像表现:盆腔两侧见卵圆形异常信号影,右侧者较大,约10*9cm,主体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偏外周部分呈T1高T2高信号压脂呈低信号影,左侧者较小,主体呈T1高信号T2高信号,压脂低信号影,病灶偏后侧内部见环形T2低信号影,增强扫描双侧病灶以环形强化为主,左侧病灶内部见小环形强化。与未见明显异常征象,影像诊断为双侧附件畸胎瘤。
病理诊断:术中冰冻送检右侧卵巢包块,大小约10*7*7CM,呈囊性,表面光滑,囊内为大量淡黄色液体,含少许油脂及毛发;另加送部分卵巢组织,大小约2*2*1CM;加送左侧卵巢包块,大小约直径4CM,呈囊性,囊内为大量油脂及毛发。诊断意见:1.(右侧)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2.(右侧)部分卵巢黄体组织;3.(左侧)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
成熟畸胎瘤是卵巢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全部卵巢肿瘤的20%。肿瘤由来自三个胚层的成熟组织构成,呈囊性,表面光滑,囊壁较厚,内含皮脂样物质、脂肪、毛发,并可有浆液、牙齿或骨组织。大约10%的成熟畸胎瘤为双侧性。恶性发生率很低,不足2%。肿瘤可发生扭转或破裂。临床上,成熟畸胎瘤可见于任何年龄,主要见于育龄妇女,通常无症状,大者可触及肿块,发生扭转时出现疼痛。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为盆腔内边界清楚的混杂密度肿块,内含脂肪、软组织密度成分和钙化。有时肿块内可见脂肪-液面,有时肿块内可见牙齿、骨骼和头皮构成的头结节 (Rokitansky结节),凸向腔内。
CT平扫横断位及冠状位重建图像显示右侧附件区圆形混杂密度肿块,内部可见低密度脂肪及不规则钙化影
MRI:典型MRI表现为单囊或多囊肿块,大多包膜完整,病变内脂肪成分表现为 T1WI、T2WI高信号影,脂肪抑制序列高信号被抑制,呈低信号改变,头发、牙齿及骨骼在各序列均为低信号改变。头结节信号表现多样,与头结节内含有多胚层结构有关;实性部分多无明显强化。
鉴别诊断
脂肪成分较少的畸胎瘤需与卵巢浆液性/黏液性肿瘤鉴别:卵巢浆液性肿瘤一般为单房、均匀囊性、囊壁光滑,沙砾样钙化为特征性表现; 卵巢黏液性肿瘤一般为多房、体积较大的胶冻样囊腔,钙化少见,可伴有腹腔假性黏液瘤。
脂肪成分为主的畸胎瘤需与盆腔内含脂性病变鉴别:鉴别要点在于判断肿块与子宫及双附件的关系,结合肿瘤本身特点。
腹膜后脂肪肉瘤
成熟畸胎瘤仍需与恶性畸胎瘤鉴别:后者体积较大,不均匀性明显,可见钙化及有强化的软组织成分,脂肪成分较少,内部可有出血,临近器官常有侵犯,并有早期转移,晚期出现腹水及腹膜种植。CA125、CA199水平升高。
小结
CT和MRI检查时,卵巢囊性畸胎瘤均可见特征性表现,即盆腔内不均质肿块,内有脂肪、骨、牙齿、软组织和液体成分,边界清楚,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4112
校对:王宇军
阅读:792
文章已于2024-01-09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