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岁,男性,因重症肺炎行气管插管治疗后声嘶不适半年余。
案例讨论
影像表现
双侧杓状软骨不对称,右侧向喉腔移位,右侧杓会厌皱襞及右侧声带稍肿胀,左侧声带尚光整,未见明显隆起,声门上下区未见明显异常占位性病变,喉部诸软骨未见明显吸收、破坏改变。
影像结论
右侧环杓关节脱位伴右杓会厌皱襞及右声带肿胀。
疾病介绍
环杓关节脱位,又称杓状软骨脱位,是指杓状软骨环面在关节囊失去正常解剖位置,多见于气管插管术后,患者可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及吞咽呛咳等症状。引发术后环杓关节脱位的风险因素众多,包括患者身体状况、环杓关节解剖特点、关节囊松弛度、麻醉诱导操作、拔除气管导管操作、置入胃管或TEE超声探头操作、气管导管带管时间长(包括长时间手术)、特殊体位或术中多次体位更换等。此外,颈部外伤、颈前加压、喉部肿物、甚至咳嗽、打喷嚏都有可能导致环杓关节脱位。多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的并发症,患者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及吞咽呛咳等。
CT薄层扫描可协助诊断环杓关节脱位。扫描范围自舌骨下缘至气管上段,在平静呼吸及 Valsalva 呼吸状态下行薄层扫描,采用不同阈值分别对环杓关节、声带、上呼吸道进行容积重建(3D-VR),可以直观地显示环杓关节的情况,通过图像任意角度旋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喉部软骨及关节,从而准确判断杓状软骨前后、左右的移位,同时避免因扫描体位不正引起的杓状软骨不对称假象。声带重建采用仿真内镜模式,只保留声门区部分,观察呼吸状态下声带内收、外展功能及声门裂形态。(本例为普通CT平扫)
环杓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选择、复位效果及临床预后,均与其发现和处理的时机相关,因关节组织纤维化和强直的发生可早至脱位后48h,故目前认为在24~48h内复位效果最为理想。如全身状况允许,应尽早行关节拨动复位术。若杓状软骨肿胀剧烈,可待肿胀大部分消退后进行,但一般不迟于6~8周。闭合性复位术(杓状软骨拨动法)为首选治疗方法,可在局麻下进行。杓状软骨拨动后声音嘶哑可立刻改善。对于脱位时间较长(大于10周)、多次闭合复位术无法成功者,可考虑开放性性手术。
部分解析来自吉大二院放射科公众号,特此感谢!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4056
校对:王宇军
阅读:1158
文章已于2023-12-31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