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查看全文

猫头鹰眼征-脊髓梗死

杨卢粉

发布于2023-12-23 00:04

免费
简要病史

患者,女,46岁;

主诉:左下肢无力1天,右下肢无力1小时

现病史:1天前患者睡醒后出现左下肢无力,不能活动,偶有小便费力,未在意未治疗。1小时前睡醒后出现右下肢无力,双下肢不能活动,伴胸闷、胸前区疼痛,症状持续无好转,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及意识障碍,无发热、咳嗽、腹泻。为求诊治来我院,急诊测电脑血糖 14.1mmol/1,查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异常考虑脑梗死或血管间隙增宽,急诊以“急性脑血管病”收入我科。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差,饮食睡眠差,无大小便失禁。


影像资料
1/10
病例讨论

病案讨论

影像所见:胸1-胸5椎体水平后方脊髓前部条带状异常信号影,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横轴位DWI高b值示病灶分布于脊髓前角斑点状高信号影,局部呈“蛇眼征”,考虑脊髓梗死。

临床诊断:脊髓梗死

本例典型层面:

4.png


      脊髓梗死(Spinal Cord Infarction,SCI),脊髓梗死是脊髓缺血所致的细胞死亡,脊髓梗死相当罕见,仅占所有缺血性中风的1%~2%,发生于脊髓前动脉供血区或脊髓后动脉供血区,前者多见,称为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nterior Spinal Artery Syndrome,ASAS),又称为Beck综合征、Davison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多变,本病有Preobranshenski于1904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少见但预后较差的病症,多见于成人,儿童发病也占一定比例。


      病因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胸腹部动脉瘤、主动脉手术、血管内介入手术并发症(术中暂时性循环停止),椎间盘病变、肿瘤、创伤等导致的动脉受压·特发性(20%),其他胶原血管病、梅毒性血管炎、全身性低血压、减压病、纤维软骨栓塞等。


      临床表现多突然发病呈卒中样,绝大多数患者症状在72小时内达高峰,50%患者于12小时达高峰,神经损伤取决于受累程度及范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损伤水平以下截瘫、局灶性神经根疼痛、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丧失、本体感觉正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直立性低血压)、可能出现膀胱及肠道功能障碍。

53bb4d551af5411d1e2380e8406065b.jpg


影像表现(ASAS)

·超急性期(6小时以内):多无异常

·急性期(6~24小时):DWI对缺血灶敏感,可能发现病灶信号变化

·亚急性期(>24h):开始出现广泛的血管源性水肿,脊髓增粗,脊髓缺血节段前2/3区域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STIR序列显示病灶更清晰;矢状位图像可见脊髓腹侧铅笔样T2WI高信号,轴位图像可出现典型的左右对称脊髓前角圆形T2WI高信号,称“猫头鹰眼征”或“蛇眼征”;发病第1周增强即可见强化(一般持续6-7周)

·慢性期:局部或广泛的脊髓萎缩

·CTA、MRA、DSA可评估脊髓动脉情况,排除血管畸形;

小结

·脊髓梗死多发生于脊髓前动脉供血区(脊髓横断面前2/3),即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SAS)

·梗死多发生分水岭区一胸髓中段

·动脉粥样硬化、胸腹部动脉手术及介入手术为ASAS常见病因

·ASAS主要临床表现为损伤水平以下截瘫、局灶性神经根疼痛、分离性感觉障碍

(痛温觉丧失、触觉正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直立性低血压)、可能出现膀胱及肠道功能障碍

·MRI为诊断ASAS主要影像手段,亚急性期典型表现为受累区域T2WI、STIR、DWI序列高信号,矢状位脊髓腹侧铅笔征,部分轴位图像可见“猫头鹰眼征”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3987

校对:王宇军

阅读:1408

文章已于2023-12-25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