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查看全文

多发神经鞘瘤病

Radiology

发布于2023-12-19 21:39

免费
简要病史

女,46岁,患者于1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胸背部疼痛不适,以双肩胛骨中部疼痛为主,为持续性钝痛,无明显加重及缓解因素,无发热、乏力、盗汗、咳嗽等不适,夜间痛不明显。

影像资料
1/10
病例讨论

病案讨论

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示:颈段及胸段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见椭圆形肿块,病灶大小分别约1cm×2cm×1.5cm、0.6cm×2.5cm×2.5cm,边界清晰,T1WI呈等低信号为主,T2WI信号混杂,内见多发囊变区(图1),增强不均匀明显强化,内见无强化坏死区(图2),另胸髓、脊髓圆锥及马尾神经周围见多发结节,共16个,病灶大小约0.1cm×0.1cm×0.1cm-1.0cm×1.0cm×1.2cm,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明显均匀强化(图1-2)。

手术病理:术中见肿块位于髓外硬膜下,质软,包膜完整,呈灰白色。镜下肿瘤细胞为梭形细胞呈“栅栏状”纵横交错排列。

免疫组化:S-100阳性

病理诊断为椎管内多发神经鞘瘤(图3-4)。由于患者查体未见牛奶咖啡斑,双侧听神经区未见异常,临床上不符合神经纤维瘤I型和II型的诊断,结合患者家族史,诊断为散发型椎管内多发神经鞘瘤病


    多发神经鞘瘤病(Schwannomatosis)于1973年Niimura首先报道,由于多发神经鞘瘤病临床表现与2型神经纤维瘤病有所重叠,导致最开始被认为是2型神经纤维瘤病的特殊表现之一,被没有单独列为一类疾病,直到1997年才被认为是神经纤维瘤病的第三个亚型,是一种全身多发鞘瘤综合征,并提出了首个诊断标准“Research criteria”。

    诊断标准中主要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患者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病理确认的神经鞘瘤,且头颅影像检查未发现听神经瘤的表现可被诊断为多发神经鞘瘤病。多发性神经鞘瘤病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类型被大家认识的时间尚短,其确切基因尚不明确,目前推测SMARCB1和LZTR1突发可能是多发神经鞘瘤病的致病基因,但仍有大部分患者无法检测到相关基因突变。

    多发性神经鞘瘤病发病率较低,约为0.58/1000000。其特征性表现为全身多发的神经鞘瘤,分布率依次为四肢、头颈、胸部、盆腔、腹部,椎管内鞘瘤比较常见,发病率约为75%,分布率以此为腰椎、胸椎及颈椎。 多发神经鞘瘤病除多发的神经鞘瘤外,还可合并脂肪瘤、血管脂肪瘤、平滑肌肉瘤、神经纤维瘤、囊肿及脑膜瘤等,但是发生率及发生数量均较低。少数病例可合并皮肤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等恶性病变。而本例主要表现为为颈段及胸段的神经鞘瘤并多发小神经鞘瘤,小的病灶数量达16个之多,就目前文献中如此之多的未见报道。患者外周未见神经鞘瘤,颅内影像检查未发现脑膜瘤、听神经瘤。未有确切的家族史。手术病理证实椎管内为多发的神经鞘瘤。最后临床诊断为散发型椎管内多发神经鞘瘤病。

   椎管内神经鞘瘤位于椎管内髓外硬膜下,MR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或哑铃状,边界清晰,多位于椎管后外侧,T1WI呈稍低或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变较为多见,导致信号不均,增强明显强化。相应节段椎间孔可见扩张。应神经鞘瘤病临床相对少见,且临床医生认识相对缺乏,导致其常常误诊为神经纤维瘤病。当发现椎管内多发神经鞘瘤时应注意排查患者颅内、外周神经及皮肤下是否有病变,防止不必要的误诊。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3961

校对:王宇军

阅读:1174

文章已于2023-12-21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