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查看全文

腘窝囊肿

郑圣树

发布于2023-12-06 18:58

免费
简要病史

患者:女,74岁

主诉:患者数年前发现右侧腘窝有一包块,初时如鸽蛋,无明显疼痛不适,今年起逐渐增大,近一个月觉右侧腰腿疼痛不适,行走时右膝不适;近日时有头晕;为求进一步诊治,今日入我科住院治疗。


影像资料
T1矢状位
T2矢状位
PD压脂矢状位
PD压脂冠状位
PD压脂横轴位
T1矢状位   1/18
正在加载...
病例讨论

病案讨论

   影像表现:右膝关节后方腘窝处见梭形囊状异常信号影,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压脂呈明显高信号,且其前方可见窄的通道与膝关节腔相通,囊内信号均匀,边缘清晰。影像符合典型的腘窝囊肿。

   最终诊断腘窝囊肿。

   手术记录: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麻醉下检查右膝关节稳定性佳,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无菌布巾。接好光源、显示器等各腔道。驱血带驱血后止血带打到600mmHg,取外侧膝眼一长约1cm切口,插入关节镜,将膝关节充满生理盐水,调好光源,探查关节内各间隙室,术中见关节内滑膜充血水肿,股骨髁及内外侧平台软骨退变明显且均有大小不等缺损,内外侧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退变但尚稳定。取内侧膝眼一长约1cm切口,插入刨刀头,清理关节内增生滑膜,将关节镜经前交叉韧带及股骨内髁间插入致后内侧间隙,建立后内侧入路,找到腓肠肌内侧头,镜子由后内侧入路进,建立后内侧辅助入路,在“腓肠肌内侧头、半膜肌、关节囊”三角区内操作,刨除大部分囊壁致没有黄色积液流出,于关节囊胫骨平台内后缘处高频电解打开一小口实现关节液的内循环引流。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致镜下无组织。

   

  腘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周围囊肿,又叫Baker囊肿。常见于35~75岁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常伴有膝关节炎性疾病,如:半月板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或关节的过度疲劳等。其中以半月板撕裂( 83% ) ,特别是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 43% ) 最常见。在成年患者中,腘窝囊肿的形成大多与膝关节损伤、感染性因素或膝关节退行性变有关,故又叫继发性腘窝囊肿。而未成年人的腘窝囊肿通常是原发性的,如无明显症状,无须手术治疗,通常可自愈。腘窝囊肿的形成是由于原发或继发性因素,使关节腔内压力增高,关节液经后关节囊的薄弱区——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肌腱滑囊(gastrocnemio - semimembranosus bursaGSB)膨出,形成囊肿。GSB裂隙存在着一种类似于单向流通的机制,保证了关节液进入囊内的单向流通,而难以由囊内反流入关节腔。正是这种机制存在,使得腘窝囊肿随疾病进展不断增大,而很少会自然消失。

   临床表现: 膝关节后方疼痛,可触及局部肿胀或肿块。因囊肿本身引起的症状往往与其大小有关,包括腘窝区域憋胀感、膝关节后侧或后内侧疼痛及关节僵硬。当膝关节过伸时,能明显触摸到囊肿紧张,屈曲时又会变得柔软,这个体征被称为 Foucher征。因为当膝关节过伸时,囊肿由于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肌腱接近而受到压迫,使得囊内压力增高。这个体征可以用来鉴别腘窝囊肿与腘窝的其他肿物。

   诊断:根据症状与体征诊断腘窝肿物并不难,鉴别诊断需要靠X线片、关节腔造影、超声、MRI等辅助检查。其中,超声在囊肿的诊断中迅速发展。超声的优点为动态观察、便宜、无创、无辐射。超声表现为单方无回声或低回声,超声不仅能显示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还能清楚显示囊肿与关节腔及周围组织的关系。磁共振成像仍然是诊断腘窝囊肿并将其与其他疾病区分开来的金标准。本例影像特点典型:膝关节后方见关节液由腓肠肌内侧头肌腱与半膜肌肌腱构成的一通道向后膨出形成较大的囊肿,符合典型的腘窝囊肿,它可以评估相关疾病的所有范围,例如半月板撕裂、软骨缺陷、松弛体、滑膜炎、骨关节炎、韧带撕裂和半月板囊肿等疾病,比超声更容易与腘窝囊肿区分开来。MRI的主要缺点是成本高;因此,如果不需要评估关节内结构,应考虑将超声作为一种筛查方式。

   腘窝囊肿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年龄、一般情况、腘窝囊肿分型、并发症等方面制定治疗方案。对于有症状的腘窝囊肿,可据患者病情及个人意愿,先行保守治疗,包括适当的功能锻炼、理疗或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药物治疗。保守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的,需采取手术治疗。目前,腘窝囊肿的手术方式主要针对以下几点:(1)腘窝囊肿囊壁的处理。(2)交通口的处理。(3)关节内其他疾病的处理。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3827

校对:王宇军

阅读:1496

文章已于2023-12-07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