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查看全文

肺错构瘤

张明辉

发布于2023-10-27 19:04

免费
简要病史

男,63岁。胸闷咳嗽2月余。

影像资料
1/10
病例讨论

病案讨论

    CT扫描右肺下叶背段见一结节影,大小约为19×14mm,呈浅分叶改变,边界较清,其内可见小钙化灶,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可见血管贴边征改变。

    病理结果:(右肺下叶)肺错构瘤,周围见细支气管周围化生。肺切缘未见特异性病变。

    免疫组化:TTF-1(+),CK5/6(基底细胞+),P40(基底细胞+),Ki67-MIB1(低表达)。

202026643_001.jpg


肺错构瘤(pulmonary hamartoma)约占肺良性肿瘤的75%,是最常见的一种肺良性肿瘤。在孤立性肺结节的病因构成中,肺错构瘤约占6%,根据肺错构瘤的发生部位,临床上将其分类为肺内型和支气管内型,后者少见,约占所有肺错构瘤的1.4%~10.3%,患者年龄以40~70岁居多,高峰年龄为50~60岁。

影像特征:

1.病变呈圆形或类圆形,多位于肺外周,其大小多在3cm以下,边缘多光滑,或因为其内大的软骨核而呈浅分叶状,病灶边缘通常无毛刺,部分病灶如临近胸膜时可有胸膜粘连或局限性胸膜增厚,但通常无胸膜凹陷征。

2.肺错构瘤的典型影像特征为钙化与脂肪密度的结合。钙化尤其是“爆米花”样钙化是肺错构瘤的特征性表现。有研究表明,越大的肺错构瘤在胸部CT上越容易显示出钙化密度。脂肪密度的检出对肺错构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脂肪密度在CT上表现为点状、小条状。

3.平扫密度及强化特点:肺内型错构瘤以软骨、脂肪、纤维成分为主时,在不伴钙化时CT值低于肌肉,增强时强化也较轻微,因此会出现“低密度、低强化”的特点,多数病灶非钙化非钙化部分平扫CT值<35HU,增强扫描强化幅度<20HU。另外肺内型错构瘤软骨核和脂肪强化较轻微,其软骨核周围疏松结缔组织间隙内含较丰富血管而出现明显强化,低强化部分与高强化部分的分界即是软骨和脂肪与周围组织的分界,形成间隔强化或强化分界征改变。另外纤维平滑肌瘤错构瘤成分较复杂,密度更接近于肌肉,强化也更明显,容易误诊为恶性肿瘤。

4.其他征象:错构瘤生长缓慢,每年生长速度约为0.49mm/年,病变发展缓慢,肿瘤周围相邻肺组织肺泡会出现透光度过度增强,从而在病变周围形成一圈线样过度透光区,称之为“黑圈征”

鉴别诊断:

1.肺癌:肺癌多见毛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极少发生钙化,且钙化通常在较大的肿瘤中呈点状或偏心状,肺癌的强化多为中等强化(增强幅度多大于25HU);类癌边缘多光滑锐利,肿瘤内可见钙化,但增强多为明显强化。

2.肺结核球:临床上多有结核病史,好发于上叶后段、下叶背段,多为类圆形结节,可有钙化,周围多有卫星灶征象;增强扫描病变多无强化或边缘环状强化。

3.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硬化性肺细胞瘤增强CT扫描病灶多明显强化,且强化持续时间长,可见血管贴边征、肺动脉为主征、晕征、空气新月征 、尾征等特征性影像表现。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3424

校对:王宇军

阅读:1154

文章已于2023-10-29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