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25岁
主诉:查体发现前上纵隔肿块2天。
现病史:患者于半月前查体发现前上纵隔肿块,无胸闷,无胸痛,无肩背痛,无呼吸困难,无咳脓痰,无咯血,无乏力,无盗汗,无声音嘶哑;患者自本次发病以来,精神可,胃纳欠佳,睡眠可,大便如常,小便如常,体力无明显下降,体重下降不明显。
病案讨论
CT扫描右前纵隔见一囊性低密度影,最大截径约为3.3×3.9cm,囊内可见分隔,囊壁较厚,病变与邻近结构分界尚清,增强扫描囊内容物无明显强化,囊壁可见中等强化。
病理结果:(纵隔)成熟性囊性畸胎瘤。
纵隔畸胎瘤是发生在纵隔的生殖细胞肿瘤,一般认为畸胎瘤多系个体发育初期,部分多能性原始细胞迷离出来,在纵隔内增殖发展成肿瘤。绝大多数位于前纵隔,多发于30岁以下的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良性畸胎瘤多见,病程较长。根据畸胎瘤成熟程度将其分为:囊性成熟性畸胎瘤、实性畸胎瘤、未成熟型畸胎瘤(又称恶性畸胎瘤)。
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影像特征:
1.多位于前纵隔,罕见于中后纵隔,形态多呈类圆形和椭圆形
2.畸胎类肿瘤最突出征象是瘤内不同密度的多种组织成分混杂分布,通常包括水样成分、脂肪组织或液态脂肪成分、形态不同的钙化或骨化成分,以及形态、密度不同的软组织成分。脂液平面也有相对诊断特异性,主要见于囊性畸胎瘤,部分病例并可见囊中囊,包括水密度子囊和脂密度子囊
3.囊性畸胎瘤大多表现为显壁囊肿,囊壁大部分显示清晰,厚度一般在1~5mm,多为2~3mm,且不均匀,增强扫描囊壁中等强化。
鉴别诊断:
1.纵隔其它囊性病变:如支气管囊肿、胸腺囊肿、心包囊肿、囊性淋巴管瘤等相鉴别;囊性成熟性畸胎瘤一般为显壁囊肿,囊壁厚度不均,而纵隔其它囊性病变有好发部位,如支气管囊肿好发中纵隔气管旁,心包囊肿好发心包旁,另外除发病部位,纵隔其它囊性病变除并发感染,一般都囊壁菲薄;囊性成熟性畸胎瘤由于囊壁偏厚,形态较固定,多呈类圆形,而纵隔其它囊性病变多呈卵圆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MCI(纵隔肿块与心脏大血管接触面)一般为突出型或平坦型,而纵隔其它囊性病变由于质软而与相邻心脏大血管相互挤压,MCI多为凹陷型。
2.含脂肪的纵隔肿瘤:含有脂肪成分的纵隔肿瘤性病变除了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外,还有胸腺脂肪瘤、脂肪肉瘤等。胸腺脂肪瘤常见于儿童和青年,为良性肿瘤,有包膜并含成熟脂肪组织和胸腺组织。CT表现为前纵隔胸腺区边界清楚的巨大肿物影,内含不定量软组织密度,脂肪影中可见条带状、片状高密度影。脂肪肉瘤是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常见于成人,CT可表现为脂肪密度、混杂密度或软组织密度肿块影。
3.棘球蚴病:即肺包虫病,一般是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所致。CT表现主要是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边缘光整,呈水样密度,累及纵隔比较少见。特征性表现为“新月征”、“水上浮莲征”。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3372
校对:王宇军
阅读:801
文章已于2023-10-25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