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50岁,左侧头痛3个月。
病案讨论
MR表现:左侧腮腺区(茎突前间隙) 见哑铃团块状异常信号影,大小约64*38*67mm,T2WI呈混杂高信号,T1WI呈混杂等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左侧鼻咽部及鼻咽腔呈受压改变。颈部两侧多枚小淋巴结。
病理诊断:右侧腮腺多形性腺瘤,不除外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病理诊断:右侧腮腺多形性腺瘤,不除外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是最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为最常见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腮腺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同的肿瘤组织学类型,其手术方式不同。多形性腺瘤存在恶性转化及术后复发的风险,通常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腺淋巴瘤多采取肿瘤摘除术或保守性观察。
多形性腺瘤在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约占所有涎腺肿瘤的60%。发病年龄较为广泛,平均年龄为46岁,女性略多见。多形性腺瘤生长缓慢,主要表现为无痛性、孤立性软组织肿块,以腮腺浅叶多见,也可位于深叶。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分叶状,边界清晰,T2WI可见肿块周围弧形线样低信号包膜。较小的病变,CT一般呈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较大的病变,CT呈密度不均的软组织肿块,其内可见低密度液化坏死和囊变区,有时病灶内可见钙化。MRI上,T1WI多呈低或等信号,T2WI多为不均匀高信号,其内部黏液样组织部分呈更高信号。DWI多呈扩散受限表现,ADC值为(1.43±0.26)×10-3 mm2/s(b值为0、1 000 s/mm2,图2)。Merino等提出ADC值>1.4×10-3 mm2/s高度提示多形性腺瘤。由于多形性腺瘤的肿瘤微血管密度低,且含软骨样间质,TIC多呈A型(持续型)。Lam等研究表明>90%的A型TIC肿瘤是多形性腺瘤。MRS上3.20 ppm处一般无明显升高的Cho峰。
(病案讨论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解剖图分析来自中影联盟头颈部影像资深专家陈宜春教授课件,特此感谢!)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2934
校对:王宇军
阅读:688
文章已于2023-10-08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