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查看全文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累及肌锥内外)

huang | LV1

发布于2023-08-28 21:25

免费
简要病史

女,52岁
主诉:左眼球突出2年伴视疲劳及视物模糊,无视物重影、无发热、肿痛

影像资料
1/10
病例讨论

病案讨论

CT:左侧眼眶内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密度较均匀,压迫视神经,与上直肌分界不清,眼球受压向前突出。眼眶骨质未见异常。

MRI:左侧眼眶内上侧肌锥内--外可见类圆形等T1长T2信号影,压脂像呈高信号,大小约18*19*23mm,期内信号不均,边缘呈浅分叶状、边界清,压迫左侧上直肌向左移位,压迫左侧内直肌向右移位,并压迫左眼球向前外下侧突出。增强可见渐进性延迟强化,动态增强曲线呈速升平台型

术中见:切开眶隔,分离脂肪,暴露并拉开上睑提肌,可见暗红色肿物,分离完整切除肿瘤组织
病理结果: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成人最常见的良性眼眶肿块;多见于中年女性(43-48 岁)。病变生长缓慢,进行性无痛性眼球突出,约50%视野缺损(对视神经或其血液供应的占位效应),罕见眶尖受累可引起压迫性视神经病变,从而导致单眼视力丧失;80%位于肌锥内,20%位于肌锥外。

CT表现:
边界清楚,均匀、呈卵圆形肿物;大多数病变发生在肌锥间隙侧面,压迫和包围邻近结构;骨侵蚀很少见,可能存在骨重塑。

MRI表现:
与眼外肌相比,T1等信号;T2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呈以点代面的、渐进性强化”(30-60 min)。

鉴别诊断:神经鞘瘤缓慢进展的、良性施万细胞增殖;多见于中年人,年龄广泛(20-70);很少见,最常发生于三叉神经分支; 也可能起源于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的周围分支,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纤维等。临床症状非特异性。MRI表现为锥形、哑铃型,边界清楚,T1等信号;T2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2900

校对:王宇军

阅读:1250

文章已于2023-08-29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