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男性,右髋轻度疼痛不适 2年。
影像特点
右侧股骨颈、粗隆间类圆形低密度骨质破坏区,边缘硬化明显,且较厚,邻近未见明显骨膜反应。
CT显示病灶边界清晰,病灶中央见点片状钙化影,边缘比较连续光整。
MRI显示病灶中央部呈T1中等稍高信号,T2压脂明显高亮信号,病灶周围区域呈T1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且以边缘区强化为甚。
病理结果:右髋,右股骨纤维结构不良。
病例讨论
定义:系正常骨松质内被纤维骨性组织取代的一种发育异常。是髓腔内的良性 纤维 - 骨病变,可累及单骨(单骨型) , 亦可多骨发病(多骨型)
若同时并发皮肤色素沉着、性早熟等内分泌紊乱,则称为 McCune-Albright 综合征,若合并软组织(一般为肌内)粘液瘤(单发或多发) , 则称为 Mazabraud 综合征。
发病机制和病因:现在,本病被认为是一种由 GNAS1 基因突变导致的基因源性 散发性疾病,这种记忆缺陷导致成骨细胞形成正常的板层骨障碍。
临床
本病单骨型发展缓慢,症状可因发生部位及病变大小各异,如累及颅面骨可引起 骨性狮面,颅底病变可导致脑神经受压症状,大部分病变于成年后基本稳定而停 止发展,若生长加快,疼痛加剧,则应注意恶变;多骨型累及一侧肢体多见,主 要表现为肢体畸形和病理性骨折,多伴皮肤色素斑。
性别:差异不大,男女发病率约为1.08:1 。
年龄:好发于青少年,成人亦可,11-20岁为其发病高峰,多骨型发病较早。
发病部位: 股骨和颅面骨是最常累及部位。
单骨型:股骨、 胫骨、 颌面部及肋骨。
多骨型:股骨、 胫骨、 髂骨等。
多骨型常常具有偏侧分布趋势。
病理
肉眼所见:
病变骨呈膨胀性改变,正常髓腔结构消失。
病变组织坚实,有沙砾感,呈灰色或灰红色。
质地由于所含纤维组织与骨组织的比例不同而各异。
多骨型病变,切面上偶可见到透明软骨小结节,或囊状变性,其内可含血液。
镜下所见:
病变主要为纤维结缔组织和新生骨组织,二者比例不同,病理变化各异。
在成熟病灶内,纤维细胞较长,有较多且致密的胶原纤维,血管组织少,其内可见 弧形或蟹足样骨小梁, 小梁周边缺乏成骨细胞, 但有时可出现破骨细胞,表明骨组织有重建现象。
在幼稚病变组织中,纤维稀疏,有肥大纤维母细胞,胶原纤维少,血管丰富
影像表现
颅骨FD
病骨呈膨胀性改变;
可局限受累,亦可多骨受累;多骨受累时,常呈偏侧性分布;病变边缘移行带较宽;
病变内磨玻璃样密度影;
低密度区高强化,高密度区低强化,对应其病理组织学特点。
肋骨FD
病骨呈膨胀性改变,部分膨胀可非常明显;沿肋骨长轴分布;
大多骨壳完整,部分可不连续;
病变内可见磨玻璃样密度影、囊状低密度区、钙化;一般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
四肢骨FD
病灶较局限时,呈椭圆形,密度/信号较均一,边缘清晰、硬化、规则;
病灶较广泛时,呈膨胀性,密度/信号不均,皮质菲薄,可见囊变区;大多皮质连续,当局部不连续或软组织肿块时,需警惕有恶变风险;
病变内可单纯呈磨玻璃样密度影、亦可含囊状低密度区;
一般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
多骨型FD
病灶特点与单骨型类似,但范围较广,全身多骨累及,呈膨胀性,密度/信号不均,皮质菲薄;
合并畸形或病理性骨折多见;常常合并其它综合征;
病变内呈磨玻璃样密度影、亦可含囊状低密度区。
鉴别诊断
1、畸形性骨炎,2、骨化性纤维瘤,3、LCH,4、棕色瘤,5、ABC,6、内生,7、OFD
类型:原创
病例ID:ZYLM000002843
校对:王宇军
阅读:1821
文章已于2023-08-24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