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典型病例与影像特征分享
分享病例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黄宗慧 何浩齐 张天宇

  • 现价:
  • 免费
  • 原价: ¥0.00
  • 发布:
  • 黄宗慧
  • 类型: 整理
  • 校对:
  • 杨卢粉
  • 时间: 2024-11-04 20:24
  • 浏览:
  • 2491
  • 编码: 6794
  • 是否确诊: 诊断确定
期限: 从购买之日起365天 (在此之间可反复观看)
病例详情
简要病史

患者:女,70岁。

主诉:肺占位1天。

现病史:该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无咳痰,无胸闷气短,自行在家口服药物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自述疗效欠佳。20天前咳嗽加重,并出现进食哽噎感,夜间或活动后咳嗽咳痰较为严重;出现白色泡沫状痰液,咳嗽时出现胸闷、气短症状,无畏寒、发热,无低热、盗汗、乏力症状。10月08日就诊于本院行胸部CT,考虑左肺下叶占位性病变,伴淋巴结转移。今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肺占位性病变”收入院,发病来精神状况好,体重无变化。平时睡眠欠佳,饮食差,二便正常。

既往史:平素健康情况良好。

个人史:长期吸烟,戒烟4年。


影像资料

我是标题

1/10
病例讨论

病案讨论

影像表现:

双侧胸廓对称;左肺上叶近胸膜处可见结节样密度增高影,边缘呈浅分叶,边界清,密度欠均匀,可见血管穿行其中,平扫CT值约45HU,动脉期CT值约为83HU,静脉期CT值约为87HU,最大截面约为2.2cm×1.6cm;双肺内见斑索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清,密度均匀;肺纹理增强;左肺部分支气管略变窄,气管、余支气管通畅。纵隔居中,其内见结节状及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部分融合,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局部可见低密度无强化区,邻近大血管受压、移位;纵隔内见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清楚,平扫CT值22HU,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双侧胸腔未见积液影,双侧胸膜无明显增厚。心影不大,心包腔内可见液体密度影。所示左侧肾上腺局部增粗呈结节状,增强扫描强化欠均匀。

影像诊断:

1、左肺上叶结节及纵隔内结节、肿块,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请结合穿刺活检结果;

2、纵隔内囊性病变,建议复查;

3、双肺陈旧灶;

4、心包积液;

5、左侧肾上腺结节,请结合前片及密切关注除外转移。

穿刺病理结果: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

概述:

1、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起源于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粘膜或粘膜下腺体的一类肺恶性肿瘤,是肺癌中侵袭性最强的亚型,约占肺癌的15%-20%。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转移早(易沿淋巴道转移),易复发,预后差。

2、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前体(Pro-GRP)升高时提示小细胞癌可能。

3、好发年龄35-68,男性多见,与吸烟关系密切(在所有肺癌的组织学亚型,SCLC与吸烟的相关性最强)。

临床表现:

1、早期可无症状,咳嗽为最常见症状,刺激性干咳、咯血、胸闷、气短,继而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淋巴结转移所致)、乏力、厌食等。

2、SCLC易压迫或侵犯纵隔组织结构引起一些特殊的症状:上腔静脉综合征(肺癌引起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最常见于小细胞癌)、Horner综合征。

3、SCLC也可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而引起副肿瘤综合征:如库欣综合征、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综合征、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等。

影像特征:

一、中央型(90%-95%)

1、肿块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及肺段支气管,沿着支气管黏膜下生长,通常病灶与支气管长径平行,较少侵犯黏膜表面,即使长入支气管内,因其质地柔软,不完全阻塞 → 较少引起阻塞性肺炎、肺不张,支气管常表现为鼠尾样狭窄/针尖样气管。

image.png

2、大血管受侵:中央型肺癌发生于肺门附近,故容易侵犯肺门及纵隔大血管,表现为血管壁毛糙,管腔受压变细或闭塞,部分有癌栓形成,以肺动、静脉及上腔静脉受累多见。

3、小细胞肺癌侵袭性强但破坏力弱、挤压力量弱,肿瘤组织包绕肺血管,被包绕的血管一般均匀变细 → 血管包埋。若在纵隔及肺门处,心房、肺动脉、静脉干、上腔静脉等大血管被侵犯并包埋则称“冰冻纵隔”、“冰冻肺门”

image.pngimage.png屏幕截图 2024-11-04 213211.png 屏幕截图 2024-11-04 213618.png

4、各方向生长取趋势接近 → 分叶少,边缘圆顿,可呈鸭蹼状。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少 → 毛刺少

image.png

5、沼泽样强化【增强后轻度强化,出现小片稍低模糊坏死】:肿瘤组织坏死常不彻底,坏死区分散而细小,影像表现为“沼泽样”,非坏死区由于肿瘤细胞生存力强,肿瘤组织长得密集,血管相对不多,增强幅度相对较低。

image.png

二、周围型(5%-10%)

1、病灶位于肺段支气管以下,CT表现为肺周围结节或肿块,病灶常呈孤立型,可呈蠕虫样/结节样。密度多较均匀,边缘光滑锐利酷似良性肿瘤;无明显毛刺可有浅分叶。

image.png

2、有沿支气管走行趋势 → 桃尖征

image.png

3、沼泽样强化(同中央型)

4、小细胞肺癌原发病灶小,早期沿支气管血管束旁的淋巴系统转移至纵隔及肺门,形成巨大肿块 →“娘小崽大”

image.png

相关病例推荐

 

  返回顶部
  扫描关注

中影荟萃

中影之家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