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1岁。
主诉:阵发性头晕无力6年,右侧肢体力弱2年。
现病史: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晕,多于行走时出现,否认视物旋转,伴右足趾麻木烧灼感;2年前出现言语不清,能完全表达及理解他人言语,并出现右侧肢体乏力及跛行,行走向右侧偏斜;1年前患者右眼流泪增多,右侧口角流涎感,右足麻木感、言语不清较前加重。病程中记忆力下降,偶有偏头痛、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否认耳鸣、听力下降等。
病案讨论:
MRI表现:桥脑、双侧丘脑、外囊、基底节及放射冠多发腔隙灶;双侧外囊、颞极及双侧脑室前后角旁白质高信号;脑内多发微出血。
临床诊断:患者就诊于山东大学XX医院,予基因检测,提示CADASIL相关基因NOTCH3存在一处杂合突变,确诊CADASIL病。给予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胞磷胆碱钠、甲钴胺、尼莫地平等治疗。
CADASIL概述
伴有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一种罕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脑小动脉病,但同时也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卒中疾病,其病因为位于19号染色体上的NOTCH3基因的突变·1977年由Sourander等人首次发现,1993年Ttournier- lasserve等人首次应用遗传连锁分析法将该病的致病基因定位于NOTCH3的19号染色体上,同年,首届国际研讨会上将此病统一命名为CADASIL,2000年谢淑萍等报道我国首个 CADASIL家系。
临床表现:包括偏头痛、反复发作的缺血性事件、进行性认知功能损害和精神症状等。上述临床表现中偏头痛出现的最早,在早期患者尚未出现白质病变和其他临床表现时,易将患者误诊为普通的偏头痛。
MRI特点:
1.白质高信号: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深部白质,主要累及额叶及顶叶,双侧颞极、胼胝体及外囊;枕叶相对少。特征性的双侧颞极皮层下对称性白质高信号被称为奥沙利文征,外囊横轴位高信号(“人”字征)是诊断CADASIL的影像学标志,有利于与其他脑小血管病的鉴别。
2.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好发于大脑皮质下白质、基底节、脑桥、丘脑。
3.广泛性脱髓鞘: 可出现在大脑和小脑白质,病灶多对称性分布与额叶、颞叶与顶叶白质。这种髓鞘脱失可累及U 型纤维,出现周围神经的损害。
4.微出血部位由多到少依次为皮质和皮质下、脑干、丘脑、基底节和小脑。
颞极WMH(O’Sulliva征)和外囊横轴位高信号(“人”字征)
CADASIL的诊断
·CADASIL诊断标准:(2007年由袁云教授提出)
①发病情况:中年起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
②临床表现:脑缺血性小卒中发作、认知障碍或情感障碍等表现中的1项或多项
③头颅MRI:大脑白质对称性高信号病灶,颞极和外囊受累明显,伴有腔隙性脑梗死灶
④病理检査:血管平滑肌细胞表面GOM,或Notch3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呈现阳性
⑤基因检査:NOTCH3基因突变
满足前3条加4或5为确定诊断;只有前3条为可疑诊断,只有前2条为可能诊断
鉴别诊断
1.CARASIL(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本病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性疾病,非高血压性脑小血管病为其特征性表现,成年早期出现皮质下梗死、进行性运动和认知损害、脱发。
MRI表现
·早发广泛的脑白质病变,(特殊的外囊双边线性病变及桥小脑脚的弓形征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显现出来)
·腔隙性梗死
·微出血灶
·脊柱退行性改变和椎间盘病变
(A-D)入院时,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基底节区、双侧小脑半球多发斑片状Flair高信号影,外囊受累明显;
(E-F)入院 时,左侧基底节区DWI高信号,ADC低信号,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前后角周围、基底节区DWI呈等信号,ADC高信号;
(G)入院 时,双侧基底节区、右侧枕叶多发斑点状低信号;(H-I)治疗2周后,病灶范围较前明显减少、消失;
(J)治疗2周后,MRI提示腰4/5、腰 5/骶1椎间盘突出;
(K-L)治疗40 d后,病灶范围进一步减少、消失。
对比
2.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脱髓鞘疾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症状多缓解复发交替,即“时间多发性”。病灶累及多个部位,同一时间多个部位或不同时间不同部位,即“空间多发性”。50%表现为感觉障碍:肢体无力或麻木;25%表现为视神经炎症状,其他包括共济失调、复视恶心等。CSF检查可见IgG增高,是病变活动性指标。
MR表现
四个典型部位:室周、近皮层、幕下及脊髓
直角脱髓鞘征:亦称为Dawson手指征,T1WI低、T2WI高信号,长轴垂直于侧脑室
开环征:增强呈不完整的环形强化开环处通常指向灰质
煎蛋征:卵圆形或圆形班块-“蛋黄”;水肿带-蛋白
3.皮层下动脉硬化脑病,也称为 Binswanger病,为老年人在脑动脉硬化基础上,大脑半球白质弥漫性脱髓鞘脑。临床特点为阶梯性发展的痴呆以及反复出现的脑卒中发作,有长期严重的高血压病史。
外周血管病理检查可以发现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导致的内膜肥厚,但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表面无GOM。
MR检查可以发现脑室周围白质弥漫性损害,也可以发现基底节、丘脑、脑干梗死改变,一般没有双侧颞极的白质损害。
女性,50岁,长期慢性高血压病史,图A-C: FLAIR可见,双侧脑室周、深部白质、双侧基底节
丘脑、脑桥广泛斑片状融合对称性改变,图D:GRE序列可见左側脑桥微出血灶
4.脑淀粉样血管
MRI表现
·浅表部位脑叶血肿,以枕叶顶叶或额叶多见
·分布于大脑外周的微出血灶,直径通常<5mm,SWI对微出血灶敏感,是诊断CAA最敏感的序列
·白质高信号:在T2WI或FLAR表现为双侧侧脑室周围或皮质下白质多发的点状、斑片状高信号
·皮质表面铁沉积
小结:
CADASIL是一种罕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脑小动脉病,其病因为位于19号染色体上的NOTCH3基因的突变
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偏头痛发作、频发性皮质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脑卒中、认知能力下降及精神疾病。通常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动脉硬化性危险因素。
基因检测和病理皮肤学活检是诊断CADASIL的金标准。
中影之家公众号 联盟老师总结“奥沙利文套”(双侧顺极皮层下白质对称或非完全对称病变被称为0’Sulliva征)
CADASIL
放射性脑损伤(鼻咽癌放疗)
线粒体神经胃肠脑疾病(MNGIE)
自身免疫性脑炎(抗NMDAR脑炎等)
白质消融性脑白质病(VWM)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I)
神经梅毒
单纯疱疹性脑炎
神经狼疮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杨卢粉
荆门市中心医院 李文文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 张明辉教授
品牌内容供应商入驻,共建优质课程库,图文、音视频、直播,面授,满足各类课程需求, 完美呈现优质课程内容。
想学什么课程,让我们来帮你量身定制的实现!帮内容寻找精准流量,帮流量匹配优质内容。
行业领袖亲授,业内大咖在线授课答疑,为您带来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与难得的提高机会。
排课、预约、支付、订单、发票,全流程线上管理,快速提升运营效率;数据化精准营销,满足各渠道业务管理需求。
线上跨越时空与线下对面交流优势完美结合,拓宽线上线下渠道,轻松解决招生难题,O2O打通了线上线下的客户体验环节,为您带来无限可能。
零门槛搭建在线网校,灵活部署,分分钟即可上线运营。配套H5、桌面端多平台自由选择,助您快速打造专属私有品牌的融合在线教育平台。